https://www.xuey.net/upload/images/2021/5/608eb46776ccaee5.jpg

苹果 iOS 14.5 不再支持“双系统版本更新”,只能升级到iOS 15.2

2021-12-22

IT 之家 12 月 21 日消息,苹果此前在 iOS 14.5 系统中加入了一个新功能,如果 iPhone 系统在 iOS 14.5-iOS 14.8 之间,可以收到 iOS 15 最新版本和 iOS 14.8 .1 两个系统版本更新,用户可以选择更新 iOS 14 .8.1 或者 iOS 15 最新版本。

据开发者论坛表示,苹果已经取消了 iOS 14.5 系统的双版本更新验证功能。部分用户也反馈称该功能已经被取消,目前只能接收到 iOS 15.2 正式版版本的推送,不再显示 iOS 14.8.1。

目前苹果并未说明取消这个双版本更新功能的原因,但猜测跟促进 iOS15 的升级率提升有关系。

IT 之家了解到,今年年初,苹果公司宣布,计划让用户自主选择在 iOS 15 推出后更新到 iOS 15,或者留在 iOS 14 系统上,后者仍会提供重要的安全更新。


来源:网易
相关内容[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321, "groupNames": [], "tagNames": [ "星链", "互联网"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星链互联网用户持续增加 性能改进不多、速度略降",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1/12/2c94be10afa1b16a.jp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星链,互联网", "description": "星链互联网用户持续增加 性能改进不多、速度略降", "body": "

12 月 21 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周二,全球宽带网络速度测试网站 Speedtest.net 公布了 2021 年第三季度多家卫星互联网的网速数据。结果显示,SpaceX 的星链卫星互联网速度最快,延迟也最低。

\"\"

星链在美国速度最快速度有所下降

在美国,希望使用卫星互联网服务的消费者发现,与 2021 年第二季度相比,第三季度网速基本持平。星链的下载速度中值从 2021 年第二季度的 97.23 Mbps 降至 2021 年第三季度的 87.25 Mbps,这可能是增加更多客户所致。

HughesNet 紧随其后,下载速度中值为 19.3 Mbps (与第二季度测得的网速相当),Viasat 则以 18.75 Mbps 的速度位居第三,但较第二季度的 18.13 Mbps 有所提高。相比之下,第三季度美国所有固定宽带提供商的下载速度中值为 119.84 Mbps,比第二季度的 115.22 Mbps 略高。

星链第三季度的上传速度中值为 13.54 Mbps,低于第二季度的 13.89 Mbps,更接近所有固定宽带的上传速度(第三季度为 18.03 Mbps,第二季度为 17.18 Mbps)。ViaSat 和 HughesNet 紧随其后,分别为 2.96 Mbps (第二季度为 3.38 Mbps)和 2.54 Mbps (第二季度为 2.43 Mbps)。

\"\"

与此同时,使用低地轨道(LEO)卫星的星链延迟时间中值为 44 毫秒,是与固定宽带延迟时间(15 毫秒)最为接近的卫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ViaSat 和 HughesNet 都利用了更高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它们的平均延迟分别为 629 毫秒和 744 毫秒。

Speedtest.net 还分析了星链互联网第三季度在美国 304 个县的不同性能。其中,下载速度中值最快的县是新墨西哥州圣达菲县,为 146.58 Mbps;下载速度中值最慢的县是密歇根州德拉蒙德镇,为 46.63Mbps,两个数字之间相差近 100 Mbps。但即使是较低的速度,也远远高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至少 25 Mbps 的基准性能级别。

世界其他地方卫星互联网性能

Speedtest.net 测试了已确立市场份额的国家的卫星互联网性能,看看它们的速度与当地固定宽带相比有多快:

澳大利亚:星链互联网的下载和上传速度均优于 Viasat 和固定宽带平均水平,只有延迟除外。在延迟方面,星链延迟为 42 毫秒,而固定宽带为 10 毫秒。

比利时:星链是在比利时拥有足够样本进行分析的唯一卫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其下载和上传速度比固定宽带快得多,但延迟时间依然拖了后腿。

巴西:ViaSat 的下载速度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上传速度要慢得多,延迟时间超过后者 100 倍。

加拿大:星链表现平平,下载和上传速度甚至低于固定宽带,这是因为系统用户增加所致。同时,星链的延迟时间也更高,约为 56 毫秒(固定宽带为 12 毫秒)。

智利:HughesNet 的下载和上传速度都比固定宽带慢,延迟也高得多(626 毫秒对 8 毫秒)。

哥伦比亚:HughesNet 速度缓慢,但正在改善,延迟速度为 753 毫秒,远远高于固定宽带的 15 毫秒。

法国:星链速度下降,仍高于固定宽带平均速度,延迟时间为 54 毫秒,固定宽带延迟为 13 毫秒。

德国:星链下载速度快于全国固定宽带的平均水平,但上传速度略低,延迟时间也更高(45 毫秒对 15 毫秒)。

墨西哥:ViaSat 下载速度快于 HughesNet,但低于全国固定宽带的中值。同时,HughesNet 的上传速度略快于 Viasat。ViaSat 延迟时间为 675 毫秒,HughesNet 为 748 毫秒,而固定宽带为 12 毫秒。

新西兰:星链速度略有放缓,但仍高于固定宽带平均速度,延迟时间从 101 毫秒降至 81 毫秒,但仍远高于固定宽带的 7 毫秒。

英国:星链下载速度几乎是固定宽带平均速度的两倍,上传速度差不多,延迟时间分别为 37 毫秒和 15 毫秒。(小小)


", "summary": "12 月 21 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周二,全球宽带网络速度测试网站 Speedtest.net 公布了 2021 年第三季度多家卫星互联网的网速数据。结果显示,SpaceX 的星链卫星互联网速度最快,延迟也最低。", "author": "", "source": "网易",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12-22 10:23: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498, "guid": "74188ca3-dad0-425a-8873-6b42270d233d", "createdDate": "2021-12-22 10:25:16", "lastModifiedDate": "2021-12-22 10:25:16"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315, "groupNames": [], "tagNames": [ "云基础", "互联网"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云基础设施是否使互联网服务变得更脆弱?",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云基础,互联网", "description": "云基础设施是否使互联网服务变得更脆弱?", "body": "

过去三周,最广泛使用的云服务亚马逊 AWS 发生了两次严重的宕机事故,影响了大量服务。今年上半年 CDN 服务商 Fastly 的宕机让无数网站无法访问,去年 11 月 AWS 的宕机影响到了包括苹果在内的公司。最近一次故障发生在上周三,Hulu 等网站的客户抱怨无法连接。问题追踪到 AWS,它报告 26 个区域中有两个区域出现故障,影响全美范围内的服务。12 月 7 日发生过类似的故障,流视频瘫痪,联网机器人真空吸尘器停止工作,甚至宠物喂食机也不工作。一连串的故障显示出人们将多少生活转移到了网上,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AWS 就该故障发布了异常详细的问题描述并道歉。

几十年来,互联网的速度和可靠性一直在稳步提高,造成了一种错觉,即普通消费者可依赖在线服务,它永无故障,一直可用。这些宕机事故戳破了这种幻象。计算机科学和安全专家表示,这些故障并没有真正对互联网的基本设计提出质疑,互联网的创始理念之一就是即使一部分出现故障,分布式系统也能继续正常运行。但他们表示,问题的根源在于互联网发展的不平衡,某些数据中心比其他数据中心更重要;Amazon、Google 和微软运营的云业务集中了更多力量;云服务的企业客户并不总是愿意为备份系统和员工承担额外费用。

耶鲁大学法学院网络安全讲师 Sean O'Brien 表示,这些故障令人怀疑依赖大数据中心是否明智。他表示:“‘云’从来都是不可持续的,它只是由中央集权的实体控制集中网络资源的一种委婉说法。”他补充表示,点对点技术和边缘计算等替代方案可能会受到青睐。在上周的故障之后,他写道,大型云供应商相当于一个“封建”系统。

纽黑文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 Vahid Behzadan 表示:“一些故障点不可用或者运行状况不理想会影响整个互联网的全球体验。”Behzadan 表示:“短时间内反复出现故障的事实敲响了警钟。”Behzadan 指出美国企业认为云服务具有弹性,并因此投入了大量资金。


", "summary": "过去三周,最广泛使用的云服务亚马逊 AWS 发生了两次严重的宕机事故,影响了大量服务。今年上半年 CDN 服务商 Fastly 的宕机让无数网站无法访问,去年 11 月 AWS 的宕机影响到了包括苹果在内的公司。", "author": "", "source": "Solidot",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12-20 21:00: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492, "guid": "be9bbfe4-1f2e-4f5f-b9b4-e16cd6a6bcbd", "createdDate": "2021-12-20 21:02:55", "lastModifiedDate": "2021-12-20 21:02:55"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305, "groupNames": [], "tagNames": [ "互联网", "会员"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互联网大厂的会员“陷阱”",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1/12/1e7007bd4c6074dd.jp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互联网,会员", "description": "互联网大厂的会员“陷阱”", "body": "

\"\"

文/王敏

来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想要升级服务吗?请先开通会员。

吃饭点外卖,得开美团、饿了么会员;想低价买菜,得开通每日优鲜或叮咚买菜会员;网购想省钱,离不了淘宝的 88VIP、拼多多的省钱月卡;出门骑共享单车,单车月卡更是少不了。

休闲时间,追剧追综艺,爱优腾的会员必不可少;不管你是听歌还是听小说,总要开个网易云音乐、QQ 音乐,或是喜马拉雅的会员;如果你是健身爱好者,可能会充个 Keep 会员;如果你是社交达人,常驻探探、陌陌或 Soul,为了交朋友也要投入一笔会员费……

有网友甚至觉得自己的消费观有点诡异:App 会员一两百能用一年,充!一件衣服一两百能穿好多年,“竟然舍不得”。这样的心理也印证着,互联网服务的“免费时代”越来越远,会员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

\"制图
制图 / 深燃

一方面,大家开通的 App 会员数量不断上升。据深燃统计,目前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会员,至少有 33 个。

另一方面,一旦成为会员就“戒不掉、停不下”。月度会员、季度会员已经不稀奇,有用户对深燃表示,“我的饿了么会员已经充到了 2023 年”,今年初虾米关停的时候,大量用户晒的截图显示,自己的会员还有上千天到期。

据深燃测算,上述 33 个 App 如果按照年度会员付费,用户一年充会员得花 5000 块。

App 会员满天飞,背后的互联网大厂都打的什么算盘?各家的财报数据,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这 33 个 App,可以主要分为文娱类和消费类两大类。

根据现有的财报统计,对于文娱类公司而言,会员收入是“命根子”,付费会员相关收入的营收占比最高能达到 95% 左右;对于以电商、外卖、买菜等业务为主的消费类公司而言,会员费带来的收入只是毛毛雨,营收占比不超过5%,甚至不会单独成项出现在财报中,它们看重的是通过会员的形式让用户留存、促活,花更多的钱。

不过,无论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促活,这些 App 们卖会员,都被吐槽“套路满满”。有的为了创收会把基础功能付费化,有的为了留存促活,会对不同的会员“区别对待”、把领券步骤复杂化……

那些已经掏了钱的用户期待着,App 们什么时候才能对“尊贵的会员”们好一点。

哪些 App 靠会员养活?

几年前,互联网用户们还不太适应,为什么要付费看视频、听音乐,但现在,会员费已经成为一项再平常不过的支出。“通过会员付费的模式,实现商业价值,已经成为 App 市场最主流的营收模式之一。”艾媒咨询创始人兼 CEO 张毅对深燃说道。

从会员数量来看,深燃统计发现,视频类、知识付费类、社交类以及音频类这些文娱领域的 App,除了年轻人社交和知识付费的赛道相对垂直、小众之外,其他类型 App 的会员数量都是千万级别,长视频类更是能破亿。

\"制图 / 深燃\"
制图 / 深燃

长视频和知识付费类 App,大多会将会员收入在财报中单独呈现,社交类、音频类 App 则是将会员收入和其他收入打包呈现。

把会员收入当作重要营收来源,以长视频类 App 爱优腾芒为首。

爱奇艺在《延禧攻略》、《庆余年》等热播剧的带动下,从 2019 年起,付费会员营收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如今依然如此,2021 年 Q3 财报显示,会员服务收入 43 亿元,在 76 亿元的总营收中,占比达 56.6%。

芒果超媒的会员收入在营收来源中排名不是第一,但比重不低。2021 上半年,芒果超媒营收 78.53 亿元,其第一大营收来源是广告收入,占比达 40%,旗下芒果 TV 的会员业务营收 17.45 亿元,占比 22.2%,超过五分之一。

优酷和腾讯视频分别归属于阿里和腾讯,暂无单独的财务数据呈现。

将会员收入单独列项的还有知识付费类 App 中的知乎,付费会员收入营收占比达五分之一。据其 2021 年 Q3 财报显示,总营收为 8.24 亿元,第一营收来源广告收入占比 39%(3.21 亿元),付费会员收入占比 21%(1.78 亿元),付费会员数量达到 550 万。

音频、社交类 App 在财报中将会员收入与其他来源收入合并,但也占到较高比重。

在音频类 App 中,喜马拉雅的顶梁柱是包括会员和付费点播在内的订阅收入,2021 年上半年,这部分的营收占比超过一半(54.6%);网易云音乐 2021 年前三季度包括会员收入、广告收入在内的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占比也接近一半(47.7%);而腾讯音乐在 2021 年 Q3,以会员付费为主的在线音乐订阅收入,营收占比超过五分之一(24.3%)。

社交类 App 中,年轻人三大社交产品 Soul、陌陌、探探,都在财报中将虚拟商品和会员收入打包为增值收入,虽然总体收入盘子较小,但该部分占比都颇高。

其中,Soul 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增值服务,2021Q1,其整体营收为 2.38 亿元,增值服务的营收占比为 94.5%;探探超过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增值服务,2021 年 Q3,该部分在公司 5.1 亿元的收入中占比为 54.9%;同样是 2021 年 Q3,整体营收相对较高的陌陌,其增值服务占比达 38.8%。

总的来看,音视频、知识付费、社交类 App 的会员逻辑,是提供独家、高品质的内容,以及工具层面的高阶功能。

但以卖会员获利的模式依然难度不小。前述这些文娱类公司当中,除了背靠湖南卫视的芒果超媒、以直播收入为主的陌陌,和以高毛利的“直播 +K 歌”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腾讯音乐实现了盈利之外,其余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以长视频为例,爱优腾每年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购买内容版权,现如今仍然集体亏损。

靠会员费实现盈利的案例并不是没有,美国长视频网站奈飞就是一例。这家公司 2020 年 99% 的营收来源都是会员订阅服务,而且已实现盈利。

为何奈飞能靠会员实现盈利而国内的爱优腾连年亏损?有行业人士分析称,一方面是因为奈飞能够做到会员无广告、无隐形费用观看平台所有资源;另一方面,是因为奈飞依靠优质内容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奈飞也得以在付费会员的支持下持续投入内容制作。爱优腾们要迎头赶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不图钱的 App,打的什么算盘?

“付费会员的另一种模式,是和用户浅层绑定,利用付费会员让用户留存在平台上。”张毅说道。

他所指的是消费类 App。伴随移动互联网步入存量时代,主流的消费类 App 想从外部获取新用户的难度加大,那么,能“促活+留存”的付费会员自然不能放过。

\"制图 / 深燃\"
制图 / 深燃

有着 7 年会员电商从业经验的刘源对深燃表示,会员制是各大电商类平台圈住用户的一种策略和手段。换言之,消费类 App 卖会员卡,都是打着省钱的名义,让用户能够在平台上进行重复消费。

比如,美团外卖、饿了么的会员是为用户提供无门槛优惠券,淘宝省钱卡、京东 PLUS 会员以及拼多多的省钱月卡,是给用户发放满减券或者折扣券等。

向蓉充了拼多多的省钱月卡,每日能领取不同金额的满减券,她告诉深燃,自己会根据每日领取的满减券来决定要下单的东西,也常常会因为不想浪费满减券而下单一些并非刚需的商品。

会员与非会员对电商类公司的“忠诚度”不是一个量级。据统计,亚马逊买会员和没有买会员的消费者,年消费额能差两三倍。2018 年亚马逊会员消费人均 1400 美元,而非会员消费只有 600 美元。截至 2021 年 6 月,亚马逊 Prime 会员数量已突破 2 亿。

和文娱类 App 相比,消费类 App 的会员价格虽然不相上下,但它们图的不是会员费本身。观察财报也能发现,部分已上市的电商、外卖、生鲜类公司,主要营收来源都不是会员费,而且各家公司的财报都没有将会员费的营收单独列出。

例如,已经上市的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主要营收来源都是在线平台的产品营收,会员费收入占比极低。具体来看,叮咚买菜 2021 年 Q3 财报显示,平台总营收达 61.9 亿元,其中产品营收达 61.2 亿元,而会员费、配送费等服务收入仅为 6720 万元,也就意味着,会员收入占比仅1%。同在三季度,每日优鲜包括会员费在内的其他收入营收占比仅仅才 2.1%。

但这两家公司都强调了会员的高价值。每日优鲜 2021 年三季度财报提到,付费会员贡献的收入同比提升了 8 倍。叮咚买菜的招股书显示,会员在 2019 年和 2020 年的平均每月消费额分别约为 407 元和 478 元。

App 们的目光早已不局限在自家会员身上,还盯上了别人家的会员。

最典型的便是淘宝 88 元 VIP 会员,将优酷视频、网易云音乐、饿了么会员、高德打车会员以及天猫超市、天猫国际的会员打包在一起出售。现如今,买京东 PLUS 会员送爱奇艺会员,买腾讯视频会员送喜马拉雅会员,这样的联合推广遍地都是。就连办理银行卡、电话卡,送音视频会员、电商会员的异业合作也十分普遍。

刘源提到,平台品牌力强、发放的权益多、商品 SKU(库存量)单位多,是吸引用户成为会员的三大重要因素。但说到底,消费类 App 给会员发优惠券、补贴这些都是手段,目的还是把用户留在平台上,让他们花更多的钱。

App 们,能不能对尊贵的会员好一点?

无论是靠会员费生存的文娱类 App,还是让会员花钱的消费类 App,都打出了为会员服务的 flag,但问题是,花钱的会员们越来越不满,认为 App 们“割会员韭菜”的心思越来越明显。

前期,App 们会掏空心思把用户转化为付费会员。

最典型的便是,很多 App 把基础体验的功能,划为需付费才能使用的范畴。比如,知乎和微博,都将“改名”纳入会员体系当中。微博允许普通用户一年修改一次昵称,年费会员最多可修改 5 次。而知乎非会员每 180 天能改一次昵称,不同期限的会员拥有的改名次数也不相同,月卡 1 次、季卡 2 次、年卡 5 次。

除了改名次数有限制之外,微博还将编辑微博的功能纳入了会员体系。用户要想对已发布的微博内容进行编辑,就需要开通会员。知乎则将关键词屏蔽功能也纳入了会员体系。“本以为知乎会员仅仅涉及付费内容,结果关键词屏蔽也需要会员才有资格”,一位产品设计师在社交网站表示。

自动续费,更是转化会员的另一“套路”。

App 们以低至几块钱的诱惑,诱导用户开通自动续费/连续包月。有些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永久会员”,因自动续费进坑的用户,出坑却没那么容易,有用户调侃说“续费一秒钟,退订两小时” 。

\"腾讯视频
腾讯视频 VIP 会员选择连续包月价格更优惠(左)  优酷 VIP 会员 7 天低至 1 分钱(右)

就在 11 月,有媒体测评 19 个 App 的自动续费功能后发现,当前,个别 App 自动续费提醒缺位,强制用户必须自动续费,而且退订相关服务,往往流程复杂,需要“五个步骤、8 次点击”。

后期,等用户成为会员后,并不意味着拿到了通往优质体验的门票,App 们会用各种各样的套路“收割”会员。

爱奇艺最近的热播剧《风起洛阳》,中间的穿插广告即使是会员也不能快进跳过,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被吐槽。据公开报道,今年下半年,腾讯视频在回复用户的短信中提到,VIP 会员只能减免部分广告,但会员在观看部分影片、电视剧、综艺、动漫、体育赛事等内容时,平台仍可能会呈现广告或商业信息。

消费类 App 的付费会员,基本都打出了让用户更加省钱的口号,但用户想省钱没那么容易。

比如,一些美团外卖会员发现,平台会以随机红包的形式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差异化营销。美团用户刘蕊称,自己每个月都能收到美团外卖会员充值的随机红包,当她还在沾沾自喜时,偶然间发现一位朋友每个月能领到的红包更大。她基本每次以6-8 元的价格续费会员,而朋友能够低至 4 元以下。

此外,刘蕊发现,要在拼多多 App 上领到无门槛券,越来越费劲。今年上半年,她购买拼多多会员时,每周都可以直接领取一张无门槛优惠券,但是到 11 月续费省钱月卡后才发现,5 元无门槛红包需要每天签到挖宝才能领取。如果忘记挖宝,就可能一直领不到无门槛券。和刘蕊有同样感触的人也不在少数。“为什么优惠券还需要我亲自挖挖挖,我是花钱‘云健身’吗?”

\"拼多多用户要领取
拼多多用户要领取 5 元无门槛券需要挖宝  图源 / 拼多多

有观点调侃称,“年轻人的体面,是从付费会员开始的”。不得不说,会员经济和当下的商业环境是相匹配的。《会员经济》一书指出,会员经济在今天被普遍使用,是因为其中有一些通用规律。这一模式能够创造持久性收入,从而产生更可预测的现金流,能够通过客户推荐降低增量成本,还可以持续收集数据了解用户帮助公司改进运营策略。

但一些 App 的会员服务达不到用户预期,导致用户产生了强烈的欺骗感,也因此才会有各式套路为用户所诟病。

财经评论员王赤坤对深燃表示,相较国外,App 会员制在中国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行业标准还未制定,行业自律尚未形成,从业者的责任义务也无法明确,但企业不仅应当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追求法律效益。

刘源同样认为,当前国内 App 会员制还处于发展的中早期阶段,也导致法律法规的监管尚未清晰明确。会员模式大行其道的当下,用户充会员时要理性付费,企业更需要减少套路,降低用户的思考和决策门槛。

就如同上海市消保委近期发布的提醒,订阅会员制是各大平台跟消费者之间建立强关系的一种商业模式,App 们与其算计着如何通过套路让消费者“被自动续费”,不如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和体验来增加粘性。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源、向蓉、刘蕊为化名。


", "summary": "想要升级服务吗?请先开通会员。", "author": "王敏", "source": "深燃",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12-17 10:21: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482, "guid": "96107531-e99a-4d94-aa1b-21bbe8b8d782", "createdDate": "2021-12-17 10:23:17", "lastModifiedDate": "2021-12-17 10:23:17"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289, "groupNames": [], "tagNames": [ "B站", "小黄车"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B站内测“小黄车” 互联网尽头都是卖货",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1/12/a5dbebd7ba8a3d41.jp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B站,小黄车", "description": "B站内测“小黄车” 互联网尽头都是卖货", "body": "

\"图源:东方
图源:东方 IC

文/崔鹏志

来源/IT 时报(ID:vittimes)

B 站也能“卖货”了?近日,据媒体报道,B站正准备内测“小黄车”功能,使得用户可在观看直播时下单购物。消息人士称,该功能目前已完成首批招商工作,一些 up 主和品牌方接受邀请加入内测,而灰度测试将在近期进行,用户最快一周内即可体验该功能。

靠单一产品撑起来的商业模式并不健康,“去游戏化”成为B站一大心病。在B站的转型广告、增值服务增长的路上,电商无疑是一大助力,看抖音就知道了。1.18 亿元拿下支付牌照,早就透出B站的卖货打算。

在抖音、快手、美团、微信群狼环伺之下,直播带货这个“名利场”,会不会让B站变味,才是用户最关心的。

\"up
up 主测试直播带货图源:Bilibili

上述消息渠道还传出,功能上线后,B站将对率先尝试直播带货的 up 主给予流量扶持。当前,该功能仍处于小范围测试阶段。

“并不意外。”一名投资人告诉《IT 时报》记者,电商、广告是互联网流量平台的两大盈利法宝,B站坐拥 2.67 亿月活用户,考虑进入直播带货领域不算突兀,但另一方面,鉴于其Z世代文化氛围浓厚的平台调性,B站此举不失为一次大胆尝试。

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巨头们,“电商”是个令人着魔的字眼。半年以来,美团、微信、抖音、快手皆有加大入局电商之势。群狼环伺,但这个“名利场”,B站不得不下场。

天然的电商流量池

11 月 17 日,B站发布 2021 年度第三季度财报,营收达 52.1 亿元,同比增长 61%。相比此前 7 个季度 70% 左右的同比增幅,该季度增幅略有下滑。此外,B站经调整后净亏损达到 16.2 亿元,同比也在扩大。

\"图源:Bilibili\"
图源:Bilibili

积极的方面是,月均 2.67 亿的活跃用户数据实现同比 35% 增长。据第三季度财报,除月活用户增长外,月均付费用户也增长到 2400 万,同比增幅为 59%,用户付费率提升至 8.9%,用户使用时长则增至日均 88 分钟的最高点。

“B站的优势在于用户黏性。”一名B站 95 后 up 主向《IT 时报》记者表示,“相比抖音、快手,我更建议新人 up 主从B站做起。”他认为,B站用户对于视频制作者“恰饭”等生态更加包容,也愿意留言反馈视频内容。

事实上,B站的用户生态一直都是B站的核心资源之一,也是其炫耀的资本。去年 12 月,哔哩哔哩董事长兼 CEO 陈睿曾公开表示,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报告,中国每两个年轻人就有一个是B站用户,同时B站用户一半以上分布在一二线城市。

在互联网环境整体面对的流量见顶趋势下,如何将Z世代的喜爱转换为资本认可的真金白银?从直播带货切入电商不失为一个可行的答案。

华创证券曾指出,当前线上流量平台商业化加速,直播打赏向直播电商迁移是大趋势,流量瓶颈之下,传统电商获客成本提高,低成本流量入口已成为市场抢夺重点。

“B站入局也不能算太晚,以前淘宝直播占直播电商的大头,近年来抖音、快手的迅速崛起,给了淘宝直播压力。”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B站有 1.72 亿月活的流量池向商家开放,切入直播也是圈住老用户的方式,B站还是有机会商业化的。

为B站转型助力

在今年 3 月B站回港上市的招股书中,有这样描述:“自 2016 年起,我们的收入开始大幅度增长,主要源于移动游戏业务的增长。”

早年常被称作游戏公司的B站并未对发家史有所隐瞒。2016 年,B站独家代理手游《命运-冠位指定》正式公测,当年即登上畅销榜首。据官方数据披露,2017 年B站手游营收占总营收比例为 83.4%,而在诸多手游中,仅《命运-冠位指定》一款游戏便贡献出 71.8% 营收。

\"\"

2018 年,B站赴美上市不免受到质疑,靠单一产品撑起来的商业模式并不健康,降低对《命运-冠位指定》以至游戏版块的依赖,“去游戏化”成为B站一大心病。当年,CEO 陈睿曾公开表示,未来预计游戏收入将降至 50% 以下。

财报数据反映出B站的努力,近三年内,B站手游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 71%、53%、40%,营收占比逐步下降,截至去年已成功降到 50% 以下,达成陈睿立下的承诺。

当前,B站最大收入来源为“增值服务”,在今年第三季度,该部分收入同比增长 95% 达 19.1 亿元,第二大收入来源亦不是游戏,而是业务收入达 11.7 亿元的广告业务。值得注意的是,B站广告业务在今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达 110%,为各业务增长之最。

\"\"

在B站的转型广告、增值服务增长的路上,电商无疑是一大助力。今年 11 月,彭博社传出消息,抖音广告收入半年停止增长,今日头条则处在亏损边缘。在国内下半年广告收入整体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电商或许能为B站打开一个新的广告、增值服务增长空间。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 年电商广告占总体互联网广告营收比例达 45.9%,淘宝、拼多多、京东三个电商平台的广告收入分别为 1500~2000 亿元、300~500 亿元和 500~1000 亿元;而抖音快手广告收入则分别达到 500 亿以上及 200 亿以上。

再造“B站”

对于B站来说,闯入电商领域并非首次,且早有准备。

“B站在电商业务发展是具有亮点的,Q3 财报显示,B站电商及其他业务实现净营业额 7.3 亿元,同比增长 78%。切入直播电商可以说也是补充,促进电商业务能更进一步。”莫岱青表示。

11 月 19 日,B站以 1.18 亿元完成对浙江甬易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收购,凭借 65.5% 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间接获取支付牌照。而在此前,B站在支付领域早有动作。去年 11 月开始,B站官网曾公开招聘“设计支付相关产品”“哔哩哔哩支付平台核心技术研发”等支付岗位,而今年 1 月份,B站关联公司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又完成了“bliblipay.com”的域名备案。

\"B站支付牌照\"
B站支付牌照

值得关注的是,B站入局直播电商后,是否将对整体社区氛围造成改变?此前大会员改版、直播等业务商业性变化,曾让不少老用户直言B站“变味”了。“希望‘小黄车’不会让B站偏离初心。”一名B站用户向记者表露出他的担忧。

这仍是未知数。莫岱青认为,为了更健康地发展,B站确实需要有持续“造血”能力,直播电商对它来说是一个方向。

2009 年成立,已逾 12 岁的B站踽踽独行,即将闯入新的“名利场”。


", "summary": "B 站也能“卖货”了?近日,据媒体报道,B站正准备内测“小黄车”功能,使得用户可在观看直播时下单购物。消息人士称,该功能目前已完成首批招商工作,一些 up 主和品牌方接受邀请加入内测,而灰度测试将在近期进行,用户最快一周内即可体验该功能。", "author": "崔鹏志", "source": "IT时报",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12-14 09:35: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466, "guid": "cb948514-9160-4534-888f-dd3816ef869a", "createdDate": "2021-12-14 09:36:43", "lastModifiedDate": "2021-12-14 09:36:43"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270, "groupNames": [], "tagNames": [ "星链", "马斯克"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马斯克星链最新测速:4300米高山下载可达370Mbps",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1/12/a296b5f18ffba5d3.jp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星链,马斯克", "description": "马斯克星链最新测速:4300米高山下载可达370Mbps", "body": "

建设 Starlink(星链)已经成为 SpaceX 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作为卫星通讯,其优势就在于覆盖的广度,那么同时大家也关心速度如何?

ID 名 tuckstruck 的网友日前在美国科罗拉多落基山派克峰公布了结果,在海拔 4300 米的这里,星链测试下载速率可达 370Mbps,上传为 9.6Mbps,平均延迟 34~36ms

当时,这位网友正在那里露营。

他介绍,自己对网速感觉良好,自己媳妇甚至还能流畅观看在线舞蹈节目。

不过,这次测试依旧表明,星链上下行不仅不对等甚至差异很大。此前英国用户测得,下行能到 400Mbps,上传则只有 18Mbps。

据悉,SpaceX 已经发射了数千颗 Starlink 卫星,因为数量庞大,已经招致欧空局等组织的担忧和批评。

\"\"


", "summary": "建设 Starlink(星链)已经成为 SpaceX 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作为卫星通讯,其优势就在于覆盖的广度,那么同时大家也关心速度如何?", "author": "", "source": "网易",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12-06 20:39: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443, "guid": "0d7d774b-bd08-4147-9fa7-0f5fcf13e676", "createdDate": "2021-12-06 20:41:13", "lastModifiedDate": "2021-12-06 20:41:13"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257, "groupNames": [], "tagNames": [ "微信", "淘宝"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微信打开淘宝:互联网即将回归“田园时代”?",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1/12/2ddea33bffb97722.jp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微信,淘宝", "description": "微信打开淘宝:互联网即将回归“田园时代”?", "body": "

\"\"

文/世昕 、星晖 、佳璇

来源/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在微信上刷抖音、在微信上打开淘宝链接,加购物车、下单......曾经的重重封锁,终于在 2021 年 11 月底被打破,变成了万千用户触手可及的现实。尽管很多用户还来不及适应主流 App 之间人为边界的消解,但无论如何,这都是给普通用户带来便利的好事。

在“互联互通”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曾经打不开、发不出的链接也将被重新打开和发送。这是政策层面的要求,也是互联网公司“数字基础设施”化的必然。

但仍有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当”互不联网“时代的坚冰开始融化,具体真正“互联互通”时代还有多远?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

淘宝,能否借微信圆“社交梦”?

长期以来,社交领域一直是腾讯的核心腹地。2021 年 11 月 1 日,腾讯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微信及 WECHAT 的月活跃帐户为 12.6 亿,市场预估 12.6 亿,腾讯 QQ 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为 5.74 亿。

“互联互通”是 2021 年最受人瞩目的互联网关键词之一。从流量角度看,微信又是中文互联网上最大的一块肥肉。它的开放,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淘宝持续多年的“社交饥渴症”。

在此之前,腾讯统治着中国人的社交网络,而阿里巴巴的追赶节奏则是“屡败屡战”。2009 年的“淘江湖”、2013 年马云力推的“来往”、2019 年的“Real 如我”……它们或是被合并,或是遭遇更名,甚至自始至终未曾进入大众视野。

时至今日,淘系在社交领域最广为人知的成就,还得数老朋友支付宝。2015 年,支付宝从 8.5 版本开始试水社交化,引入“我的朋友”。9.0 版本,支付宝推出"生活圈"。2016 年 8 月,支付宝的 9.9 版本把"生活圈"从二级入口提到首页"生活动态"……

即便举措频频,但坐拥数亿用户的支付宝还是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社交尝试的高光时刻,似乎只剩下每年春节“集五福”的热闹瞬间。

作为阿里另一款超级 App 的淘宝,近年来内部社交生态几经更迭,以种草达人为主的分享社区历经多次改版。

淘宝 App 里出现过的社交尝试数不胜数。2019 年,“淘宝人生”上线。2020 年,购物车相亲名片上线,增加“偶遇”功能,再战陌生人社交。今年 10 月,最新推出的“分享购物车”功能引发网友热议。近日,让淘宝好友语音连线的“一起逛”功能进入灰度测试……

缺少社交基因的阿里巴巴,对流量入口的先天焦虑始终得不到缓解。在大本营淘宝,这种焦虑感如影随形。不论是因隐私问题而备受争议的“淘友圈”,还是画风酷似小红书的“淘宝逛逛”,都显示了淘宝加速狂奔的决心。

微信放松对外链的限制,无疑让神经紧绷的淘宝松了一口气。

相较于过去复制淘口令的曲折模式,现在的外链无需跳转,步骤简化,更符合用户直觉。不管是个人用户,还是那些通过推广产品赚取佣金的淘宝客,以及在微信运营社群的商家,都能从这场变革中收获便利。

但另一方面,淘宝在微信生态内暂时还是不受待见的。

微信上的淘宝外链只能以文字加链接形式呈现,还会因为长度因素被折叠。而“腾讯系”的电商,如京东、拼多多,则能够获取微信的 API 权限,生成有预览性质的图文对话框。二者差距显著。

\"淘宝、拼多多与京东的分享结果对比\"
淘宝、拼多多与京东的分享结果对比

淘宝外链打开后,用户需要手动登陆淘宝网页版,而不能像京东那样快速登录。同时,微信还表达了严格的监管态度,要从用户安全角度出发,控制外链分发。

腾讯不打算做流量慈善家,也不打算任由淘系电商冲击自己的小伙伴,因而目前的开放仍是有限度的。但在互联互通的时代背景下,建围栏的发展思路已不再行得通。

下一步,如果阿里表现出足够的决心——譬如像与其他平台接触那样,同微信商议“淘宝客”模式的合作分成——那么这场“互联互通”的美梦,或许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互不联网”,如何走向松动?

从某种程度上,互联网产品之间的封锁与反封锁,是一个大厂之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故事。

阿里和腾讯之间持续多年的“封锁之战”,伴随了微信这一产品的发展与壮大。

彼时,面对 2 岁的微信,已经 10 岁的淘宝率先出手。自 2013 年 7 月起,以微信存在安全漏洞为由,阿里旗下的手机淘宝陆续暂停涉及微信相关的服务,并于 11 月底正式关闭微信通道。用户须跳转到手机淘宝的下载安装界面,无法直接通过微信购买淘宝产品、完成交易。同期,除手机淘宝之外,也有其他阿里系 APP 取消微信分享按钮。

微信也快速做出反击,屏蔽淘宝购物分享链接和下载页面,对淘宝封锁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网友们开始通过乱码“火星文”口令分享商品。自此,“封锁”成为互联网公司轻车熟路的操作。大厂之间选择性屏蔽外链,抢夺流量入口据点、打造“孤岛”的时代开启。

当字节跳动以短视频强势入局,历史再度重演。3 岁的抖音面对 16 岁的 QQ 和 8 岁的微信,同样面临间歇性被封锁的命运。2021 年字节跳动官方发布《2018-2021 字节跳动遭遇腾讯屏蔽和封禁大事记》,声称腾讯以“互联网短视频整治”为由,不正当封禁字节跳动旗下多款产品。同样,字节旗下的产品也不允许用户链接微信号和二维码。

这场大战中,在不同的立场上各有支持者。在众说纷纭的舆论背后,是电商之于阿里、社交之于腾讯、短视频之于字节,以及相应的支付渠道对于各公司不容侵犯的重要地位。大厂牢牢据守在“命门”旁边,对“外来者”拉满警戒。

然而,对于互联网大环境而言,永远有年轻的“外来者”出现。过度防御走向的另一面,是整个生态难以进入良性发展。斩断封锁与反封锁的历史循环,才能激发出全新的互联网发展模式,更灵活有效地适应飞速变化的时代。

今年 7 月,工信部启动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其中的一项整治重点就是“屏蔽网址链接”。阿里、字节积极回应,腾讯显得更为谨慎,表示:拥护工信部的决策,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

这不难理解。月活用户规模稳定达到 10 亿量级的微信,拥有国内最大的用户流量池,也是阿里和字节系产品想要“挖井取水”的必争之地。而想要打破“互不联网”的高墙,走向真正的互联互通,腾讯应当如何开放微信生态,是需要谨慎考虑的关键命题。

9 月 17 日,微信开放在个人会话中访问电商链接的功能,虽在访问前仍需点击“继续访问”,但已经向互联互通给出有利信号。而 11 月 29 日,微信官方宣布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治理规范》的更新说明,表示从 11 月 30 日起,用户可以在微信私聊和群聊中直接访问外链,一步跳转至相应页面,完成下单和支付行为。

腾讯递出了接力棒,新的互联网故事等待被书写。

“互通元年”之后,互联网迎来“田园时代”?

2021 年进入深冬,互联网的壁垒却在逐渐瓦解。

淘宝接入微信,阿里腾讯正式走上了互通之路,行业革新进入新的阶段。另一边,不由让人想起了前不久字节系与腾讯的“博弈”。

\"图源:抖音头条号\"
图源:抖音头条号

11 月 12 日,抖音在官方账号上公开的一份商务邮件引发全网关注。邮件内容显示,腾讯创作者服务平台正式申请接入抖音开放平台,希望通过腾讯生态下的影视内容资源,补充抖音内容生态。

这被看作是腾讯向字节系的“示好”。在与老对手阿里实现互联互通后,腾讯也正与新巨头字节积极互动,进一步推动各大平台的连接。根据刺猬公社实测,目前除淘宝等阿里系平台外,微信也已经可以直接打开抖音的外部链接,在微信平台观看单条抖音短视频。

有人认为,“互联互通”之后会出现“巨头压倒巨头”,造成互联网行业新的垄断,甚至有观点称腾讯的“主动开放”将致使自身在互联网战争中处于劣势:无论是视频号、微视一类的短视频内容业务,还是站外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都会受到抖音、淘宝的冲击,微信生态将被“渗透”殆尽。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互联互通并不代表“完全开放”。互通后,虽然阿里系、字节系将会迎来一波增长红利,但始终处于微信生态中,腾讯仍然拥有把控流量的主动权。而在接入各大平台后,微信或许能真正成为整个国内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之一,化身联通社交、电商、内容的超大型平台,这就意味着,微信将“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方面,以微信为开端,当各大平台真正开始走向开放之时,沟通成本、生产效率都将得到大大提升,透视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增长乏力、孤岛效应凸显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资本和数据能说明一切。刚刚过去的 11 月里,各大互联网公司密集公布了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除了少部分企业表现尚可外,包括 BAT 在内的大部分企业都不太好过,特别是支撑起互联网大厂营收相当大部分的广告业务。

第三季度向来是广告业务的旺季,可大多数企业却增长放缓,甚至有部分企业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抛开疫情等外部因素,在“群雄割据”的整体环境下,大多数企业的用户群体、拓流渠道被透支,用户流量增长陷入停滞或许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何时才能迎来“滔滔活水”?解决症结的关键或许就是打通淤泥沉沉的“水管”,打破人为边界,让流量流动起来。

在开放后的新互联网里,各大平台流量战争的重点或许会开始转变,单纯的恶性竞争“拉人头”也许能得到遏制,“自我更新”“提升体验和内容”将成为取胜的关键。互联互通即是“抱团取暖”,也是良性竞争。

但互联互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刺猬公社测试发现,虽然目前微信可以在聊天场景中播放抖音短视频,但外连仅适用于单个短视频,点开后不能上下滑动,只能在播放结束后选择重播,同时想要点赞评论仍需要通过浏览器跳转至抖音平台,“在微信里刷抖音”难以实现。

而“阿里系电商平台何时开辟微信支付”等问题仍然存在,在互联互通提出几个月后,不少巨头按兵不动,当微信这一巨大的流量池打开“大门”,抖音、淘宝等平台何时“回应”,也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

互联互通是趋势,也是回归。回首三十年前,彼时互联网刚刚在国内萌芽,新事物的追逐者们满怀期待,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一个新生的、超越空间时间的互联网是如此重要,它蕴含着去中心化、沟通交流的互联网精神,是将人与人连接的“信息高速公路”。

现如今,近十年来人为建造的网络“沟壑”开始被填平,以共享、互联为主旨的互联网的“田园时代”,也有望迎来复兴。当人们在若干年后回看 2021,这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


", "summary": "在微信上刷抖音、在微信上打开淘宝链接,加购物车、下单......曾经的重重封锁,终于在 2021 年 11 月底被打破,变成了万千用户触手可及的现实。尽管很多用户还来不及适应主流 App 之间人为边界的消解,但无论如何,这都是给普通用户带来便利的好事。", "author": "", "source": "刺猬公社",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12-02 16:39: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430, "guid": "f680043a-3b07-4d88-b75b-c9f09c8b571f", "createdDate": "2021-12-02 16:41:19", "lastModifiedDate": "2021-12-02 16:41:19"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206, "groupNames": [], "tagNames": [ "互联网", "外链", "支付"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互联网平台“拆墙”进展如何了?支付层面的互通相对缓慢",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1/10/3dbc1dbc9e0ce774.jp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互联网,支付", "description": "互联网平台“拆墙”进展如何了?支付层面的互通相对缓慢", "body": "

9 月 9 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组织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以 9 月 17 日为限,要求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截至目前,解除屏蔽网址链接进展如何?小编实测发展,绝大部分平台之间已经实现不同程度的“拆墙”,外链屏蔽多数已经解除,但需要繁复操作的情况依旧存在。

支付层面的打通则相对进展缓慢。近日,微信、支付宝接连宣布与银联云闪付深化互联互通,阿里旗下淘特、闲鱼、盒马等也已申请接入微信支付,正等待微信审核。截至目前,阿里核心电商板块暂未接入微信支付,腾讯系的京东、美团等也未开通支付宝支付。

互联网平台谨慎“拆墙”

在这场互联网平台的“拆墙”行动中,用户数量最多、使用时长最长、依赖性最强的微信和 QQ 最受关注。腾讯曾在回应工信部互联互通、开放外链的要求时明确表示,“坚决拥护,在安全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实施。”9 月 17 日开始,腾讯如约在微信有步骤地解封外链。

当日晚间,微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调整的声明”,声明表示,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用户升级最新版本微信后,可以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访问外部链接。

小编实测发现,目前在微信手机端一对一聊天模式下,外部链接几乎都能打开,但首先会跳出安全提示和免责信息,“该网页可能不是由微信提供,微信无法确保内容的安全性,如果要继续访问,请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

\"\"

以淘宝为例,如果继续访问链接,则会跳转至商品详情页,用户可以在微信中操作购买,比此前要复制淘口令再打开淘宝方便很多。不过,初次在微信里打开淘宝链接,并不能直接完成付款动作,需要重新登陆。抖音分享至微信的链接,还需要通过复制口令。

\"\"

相比之下,京东、美团、拼多多这些腾讯生态内的应用分享至微信的链接,则没有安全提示,也可以直接跳转至 APP 下单。

微信之外,QQ 在一对一聊天模式下,外部链接基本上都不需要经过提示外部链接风险可以直接打开;抖音私信在一对一聊天模式下,外部链接都能打开,且能唤起后台相关应用程序。

支付层面的互通相对缓慢

相比外链屏蔽解除,用户更关心的是微信、支付宝在支付层面何时打通。在微信、支付宝接连宣布与银联云闪付深化互联互通后,不少用户认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互通可能不远了。

云闪付是由中国银联携手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开发建设、共同维护运营的移动支付 APP,于 2017 年 12 月 11 日正式发布。

9 月 30 日,微信发布声明,微信支付正与云闪付在支付、服务两个层面推进更深入的互联互通,正式实现线下条码的互认互扫,云闪付 APP 也全面支持Q币、QQ 音乐和腾讯视频的充值服务。

10 月 2 日,支付宝也发文称,正与中国银联展开合作,在安全有序的原则下,推动线上、线下的多场景支付互联互通。包括扫码互认、淘宝商家支持消费者通过云闪付付款等。

现在通过银联云闪付已经可以扫描个人微信的“二维码收款”完成付款,付款成功后,微信会收到一条收款通知。支付宝部分用户也可实现该功能。

与银联云闪付打通后,微信支付、支付宝是不是也要实现互联互通了?

近日,有消息称,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应用已经接入微信支付。淘特、闲鱼、盒马等应用也已申请接入微信支付,正在等待微信审核。对此,阿里方面回应,阿里旗下应用陆续接入微信支付的消息属实。

但就目前来看,在核心电商板块,双方暂未实现互通。阿里旗下淘宝、天猫、淘特等应用暂未接入微信支付,现在仅支持支付宝支付(绑定支付宝的银行卡也可支付)、找朋友帮忙付(当面扫码,但也是支付宝的二维码)。

腾讯生态内,美团、京东、大众点评、美团外卖等应用也均未接入支付宝,拼多多已经接入支付宝,但默认微信支付优先,用户要使用支付宝付款,需要点击更换支付方式。

与开放外链相比,腾讯在支付层面的开放显得更为谨慎。一来微信和支付宝都拥有庞大的用户,互通后的数据处理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二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已经形成自己的流量闭环,要打开并不容易。

互联网平台的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可以从整体上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最终实现便民利民。尤其在监管部门的介入下,互联互通的节奏将加快。但对互联网平台来说,开放是一方面,开放之后如何有效管理更为重要。


", "summary": "9 月 9 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组织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以 9 月 17 日为限,要求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截至目前,解除屏蔽网址链接进展如何?小编实测发展,绝大部分平台之间已经实现不同程度的“拆墙”,外链屏蔽多数已经解除,但需要繁复操作的情况依旧存在。", "author": "", "source": "TechWeb",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10-18 11:23: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366, "guid": "9cd41fbe-27f3-469e-b5dc-4b3f5019ba47", "createdDate": "2021-10-18 11:24:49", "lastModifiedDate": "2021-10-18 11:24:49"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205, "groupNames": [], "tagNames": [ "喜剧", "小品", "互联网"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喜剧小品《互联网体检》火了,讽刺了谁?编剧曾跟随罗永浩多年",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1/10/2c3c870956da9d65.pn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喜剧,小品,互联网", "description": "喜剧小品《互联网体检》火了,讽刺了谁?编剧曾跟随罗永浩多年", "body": "

\"\"

互联网体检小品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q4y1d7mw

撰文/丰收 

来源:三言财经(ID:sycaijing)

今天一个名为《互联网体验》喜剧小品火了,大家都在疯狂转发,忍不住夸编剧太会写,快笑死了。

一个体检过程包袱不断,将互联网行业中存在的诸多诟病展现的淋漓尽致,包括用户大数据隐私泄露、广告过长、洗脑广告、恶意弹窗广告、诱导购买会员、诱导下载 APP、超前点播、加速包、“演戏式”直播带货……

网友都笑出了猪叫声……有人甚至称之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最佳讽刺爆笑小品。

\"\"

\"\"

\"\"

这个喜剧小品甚至连这档综艺的主办方也顺便调侃了,要知道爱奇艺不久前才刚刚取消了超前点播服务。

那么在这个小品中,它赤裸裸的讽刺了谁?现在这些被讽刺者又是否有所改观呢?

大数据时代用户个人信息遭泄露

在小品中,要做入职体检的小伙子,就体验了一把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恐怖。刚进体检中心,前台的小护士只是用平板对小伙子做了一次人脸识别。小伙子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甚至银行密码都知道了。

\"\"

\"\"

\"\"

\"\"

正如女护士那句话所说,“大数据时代没有秘密”。确实在现在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中,用户的个人信息时刻都有被泄露的风险。

我们现在用任何软件几乎都要授权一些个人信息,尤其是一些超级软件或者恶意软件获取了用户的大量信息。

一旦这些信息被黑客盗取或是主观泄露,用户就无异于“裸泳”,毫无秘密可言。

随便举几个例子,在 2019 年 Facebook 有超 5 亿的用户数据被泄露,而雅虎公司在 2013 年到 2014 年,总计 30 亿用户被泄露。

事实上,不少人都在忍受着各种莫名推销电话、诈骗电话的困扰,而这些都是信息泄露的恶果。

洗脑广告、广告过长、恶意弹窗广告

躲过了信息泄露,但我们很难忽视互联网的各种广告,它们无处不在,而又难以消除。

小伙子见到了医生,还没说上话。医生和护士便开始念叨一系列我们“耳熟能详”的广告。

“你没事吧,你没事吧,没事就吃悠悠梅”

“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什么香香脆脆是我最爱,快乐时光海苔”

“买二手网上瓜子车”

“金箔旅拍”

“38 同城”

“一年来两次体检之家”

上面这些广告熟悉吧,可以说几乎没有人没看过。说实话,这些年各种互联网广告真是无孔不钻,防不胜防。

尤其是大家在看视频时,漫长的等待时间让用户难以忍受。三大主流视频平台一看,90S 的广告并不稀奇。

\"\"

\"\"

就在这个小品的疯狂吐槽下,爱奇艺也还是加上了 65S 的广告。

\"\"

广告的另一个极端是弹窗广告,而且这类广告经常是垃圾营销广告。

小品中也展现的很形象,一边是“渣渣辉式”的游戏弹窗,一边是“美女聊天式”的弹窗广告。这两种弹窗可谓是弹窗界的绝对“实力代表”。

\"\"

\"\"

\"\"

\"\"

你还记得那些年被各种弹窗折磨的惨痛经历?

下载一个游戏,桌面出现一堆图片,电脑还时不时各种垃圾弹窗。还有一些不正规网站,经常各种弹窗,很多内容低俗,甚至还有受骗风险。

最可气的是,你为此下载了杀毒软件想彻底清除这些垃圾东西,但却发现杀毒软件捆绑一大批软件,而你的电脑将进入了养蛊模式。

垃圾软件越来越多,不仅卡还要时不时弹窗广告。

就在近期,某杀毒软件弹窗推送了一条恶意侮辱抗美援朝烈士邱少云的弹窗,被广大网友送上了热搜。

\"\"

诱导购买会员、下载 APP

广告多如何解决呢?互联网企业们想出了会员的方案。

正如小品中所表演的,现在不少平台近百秒的广告,用户想看个视频简直太难了。

\"\"

在之前广告猖獗的时候,甚至还会把广告放在视频的中间,冷不丁来段“加餐”,那是一个酸爽。小品还调侃了会员收费,“包年 388、包月 98、连续包月 88”,是不是有种熟悉的感觉。

\"\"

\"\"

\"\"

\"\"

\"\"

以国内三大视频平台为例,收费也基本分为包月、包季、包年。

具体收费标准如下:

爱奇艺:连续包月 12 元、连续包季 58 元、连续包年 218

\"\"

\"\"

腾讯视频:连续包月 20 元(首月 10)、连续包季 58 元(首月 45)、连续包年 218 元(首月 168)。

\"\"

而且三个视频网站一种 VIP,VIP 也有花样。比如爱奇艺有黄金和星钻,腾讯除了腾讯视频 VIP,还有超级影视 VIP、体育 VIP。

你觉得收费贵吗?是否值得买?如果没有去广告的功能,又有多少人愿意付费呢?

此外,小品中的另一个情节,则讽刺了诱导用户下载 APP 的事。

医生给小伙子在抽血,针管插上却不管了,一旁的护士说“想要体验完整服务,请下载我们的 APP”。

你说气人不气人,而类似的情况就可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可能你去某个地方吃饭,饭店就要求你下载个 APP 点餐。朋友分享给你一篇文章,但是看到一半却发现要下载 APP 才能完整阅读完。

\"\"

同样的,你看一个视频真起劲,突然页面黑了,出来一行字“请下载 APP 观看完整视频”。

小品表演结束后,黄渤还在现场分享了自己前一个小时才遭遇的“糗事”。

事情是这样的,黄渤在当天出门之前收到了一条链接,解答里面的 60 道题就可以测智商。

黄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答完了题,要看结果了却发现需要支付 18 块钱。不过想着钱也不多就付了。

黄渤说付费后有个流程要返回上一层,就按照说明返回了,但却又要支付 18 元。而正当黄渤再次付费后,页面出现了这样的提示“智商测试刚刚开始”。

类似的事比比皆是,诱导充值、下载应用可能并不违法,但是它却很让人恼火,体验感极差。

超前点播、加速包

小伙子终于不堪广告的折磨买了会员、下载了 APP,但问题又来了。医生抽血慢到要抽两天,这哪行,这会员是不是和没买了一样。

所以加速包又出现了,要提速就要购买。

\"\"

\"\"

这不就是某网盘的操作吗?以前该网盘有普通会员和超级会员之分,而普通会员下载速度那叫一个感人。

\"\"

与加速包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超前点播,二者都是在本来理所当然的事情上强加难度,从而达成收费的目的。

超前点播被称为 VIP 中的 VIP,也在小品中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小伙子已经抽完血,也拍完了胸片,护士最后却只给了胸片的六十分之一。剩下的将会每次发送两片到邮箱。

\"\"

\"\"

\"\"

\"\"

看看小伙子那差异的眼神,这像不像买了会员却发现还要购买超前点播的我们。

不过现在各大视频平台已经下线了超前点播服务。就在昨日,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首次回应“取消超前点播”的一事。

他表示,“我们自己看到了这件事可能不像我们想象的这么客观、讲逻辑,特别是会员的消费心理影响了我们的最终决策。会员业务的核心本质是要保证会员的满意度,所以爱奇艺取消了超前点播。”

内讧、演戏式直播带货

在小品的最后,讽刺了演戏式直播带货。

为了争夺流量,有人开始剑走偏锋,在直播间上演“大戏”,大多以砍价、团队“内讧”、吵架为主,背后则衍生了直播带货脚本师这一行,演戏式直播开始大行其道。

\"\"

\"\"

\"\"

\"\"

\"\"

\"\"

\"\"

而这种直播根本不是所谓的创新,反而体现出对消费者的不诚信的一面。

编剧是谁?

他曾跟随罗永浩九年

短短不足十分钟的小品,讽刺感直接拉满。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小品的编剧,简直神了。能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互联网“不方便”诠释的那么形象而又搞笑。

尤其是小品在爱奇艺的主场却狠狠讽刺了下爱奇艺。

几位演员表示有所担心,不过马东则直言,“请相信视频网站的格局”。

在现场,小品的其中一名编剧再出金句,他说这个本子的英雄叫“爱奇艺”,“感谢爱奇艺允许我们在爱奇艺吐槽爱奇艺”。

\"\"

\"\"

\"\"

事实上,这个小品有两个编剧,分别为六兽和摩天轮。

\"\"

上文感谢爱奇艺的那位编剧叫六兽,原名石晓宇,年轻时在石家庄学过画画,大学时组过乐队,混过滚圈。

\"\"

他还曾经跟随老罗 9 年,一路从牛博网到老罗英语培训再到锤子科技。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而现在,他是单立人喜剧的全职喜剧演员和编剧,同时也是网络播客《无聊斋》主播。

另一位编剧摩天轮的信息目前还查不到,节目中也没露面。

一直以来有句话这样说,“互联网让生活更美好”。但是当我们真正把生活都放进互联网的世界中去,互联网让生活更美好了吗?


", "summary": "今天一个名为《互联网体验》喜剧小品火了,大家都在疯狂转发,忍不住夸编剧太会写,快笑死了。", "author": "丰收", "source": "三言财经",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10-17 19:14: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365, "guid": "c687ec91-69c3-4619-9e58-5c823c3024c8", "createdDate": "2021-10-17 19:16:24", "lastModifiedDate": "2021-10-17 19:16:24"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176, "groupNames": [], "tagNames": [ "外链", "互联网"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打开外链,互联网大门只敞开了条缝",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1/9/4049acd8a93a7f11.pn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外链,互联网", "description": "打开外链,互联网大门只敞开了条缝", "body": "

文/田欢子

来源:奇偶派(ID:jioupai)

互联互通不能仅是放开断链接,而应该是整个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的开放。

从事写作多年的彭玲发现,从某个时间起,之前习惯的百度搜不到中文互联网的各种内容了,从淘宝的商品信息到微信公众号的创作内容,甚至到后来抖音快手视频号的视频内容,感觉各种内容都被一个个 APP 圈地隔绝起来。

为了方便同时切换阅读各个客户端的文章,她平常只能一篇篇打开这些文章,复制链接,再回到浏览器键入网址打开文章,彭玲说,这种打开方式仍然有很多不能之处,“通常还是只能看半截内容,每个都在提示我下载各种 APP,还不能看到这些内容下面有意思的各种评论,太废了。”

彭玲觉得很可笑,“看一个内容就得下载一个 APP,这算哪门子的互联网啊,互联在哪里?”

相互封杀好几年,用户对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屏蔽行为怨声载道。根据《中国消费者报》近期的调查,平台封禁给超九成受访者带来影响,有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平台封禁行为会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用户对国内互联网平台之间解除屏蔽的呼声越来越高。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 9 月 13 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无正当理由来限制网址链接的识别、解析和正常访问,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也损害了用户的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用户对这方面的反应强烈,我们收到的举报、投诉也比较多。”

近日,工信部有关业务部门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并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 9 月 17 日前各平台按标准解除屏蔽。

9 月 17 日,微信在“微信派”和“鹅厂黑板报”都发布了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的管理规范》的调整声明,这份声明中强调“以安全为底线来推进‘分阶段、分步骤’的互联互通方案”。如今,随着腾讯迈出解开死结的第一步,而另外两家目前来看还无公开动作。

一直以来,阻碍信息流动是背离互联网初衷的,但现实却是,各大互联网平台间的筑墙史,约等于半部互联网史。此次外链解除,困扰用户多年的分享链接乱码现象能一去不复返吗?

本文试图通过用户视角来解答以下三个问题:

1、在放开外链后,用户体验有什么变化;

2、互联网经历了什么,变成折磨用户的“互屏网”;

3、到底如何,才能达到真正的互联互通。

聊胜于无的改变?

过去一周多了,互联网之间的墙拆得怎么样了?我们点开淘宝,选择一件商品进行分享给微信好友测试。

在商品页面上的点击分享,此时页面会自动生成商品的分享图片、页面同时出现“复制链接”、“保存图片”的分享方式,以及显示“微信”、“朋友圈”、“淘友圈”、“QQ”、“微博”、“支付宝”等分享目的地。

在淘宝商品页面通过“复制链接”的方式,分享至微信和 QQ 的单聊对话框中,能生成超链直接登录淘宝账户访问商品详情页下单购买。

如果我们绕开“复制链接”的超链分享形式,直接分享至微信或是 QQ,页面显示的仍然是“淘口令已复制,去微信粘贴给好友”,这几乎和以前的淘口令分享模式一模一样。

但其实,很多人并不会想到通过“复制链接”的超链方式分享。

一位用户告诉我们,“一直都是用淘口令来分享给朋友的,没有人提醒都还不知道,原来现在复制链接能生成商品的超链接,不过这样确实方便不少。现在超链接分享的提示其实看起来并不明显,淘口令分享的暗示还是多一点。”

那么如果想要将商品不通过“复制链接”的超链形式分享至朋友圈呢?

我们直接根据淘宝商品页面上的“朋友圈”分享至朋友圈,此时页面自动生成两步提示,“第一步:保存图文素材;第二步:复制淘口令”。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在朋友圈分享一款淘宝商品,仍然是以图片和淘口令的形式进行。

同样不通过“复制链接”的超链方式分享至微博呢?此时页面直接跳转至微博的“转发到微博”,直接生成的是商品图文。如果是分享至支付宝的话,页面会跳转到支付宝好友页面,分享成功后点开直接是商品购物下单的页面。

另外,在微信和 QQ 的单聊场景下,可以通过 taobao.com 网址直接访问商品。但在群聊场景下,QQ 中可如上述一样直接通过登录访问淘宝首页,而微信群聊中则需要“长按网址复制后使用浏览器访问”。

除开群聊和单聊场景,直接通过微信和 QQ 的搜索框搜索“taobao.com”的网址,显示出来的情况也不一样,微信仍需要“长按网址复制后使用浏览器访问”,QQ 则可以直接登录访问。

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QQ 比微信对外链的开放程度更高。

微信对抖音的开放程度怎么样呢?我们发现,在微信群聊场景下,抖音复制而来的外链无法直接打开查看视频,而在单聊场景下则可以。但在 QQ 上,不管是群聊和单聊都可以直接点击观看视频。

另外,douyin.com 网址链接在微信群聊中不能直接访问,在单聊场景下点击了之后有“继续访问”入口,同时页面有安全提示内容显示,还有“外链管理规范”和“投诉”入口。若点击“继续访问”入口之后,并不能直接跳转到抖音的短视频首页,而是出现“立即下载”和“直播充值”两个选项入口,我们继续往下点击,页面迟迟不能出现反应。

\"\"

在 QQ 中,群聊和单聊场景下,douyin.com 网址表现出来的情况和微信单聊场景下的情况一样,仍是可以“继续访问”。但继续往下点击,能继续获得下载或是充值的反馈。

在 QQ 空间分享抖音的视频链接,能直接访问出视频。在朋友圈分享抖音的视频链接,不能直接访问视频,还是显示需要复制到浏览器才能访问。

所以,综上,我们体验出来的结果是,不管是微信还是 QQ,单聊场景比群聊场景的外链开放力度更大,QQ 比微信的开放力度更大。

除了我们的体验外,我们从不同用户那里,得到了不同的反馈。

有用户告诉我们,“平台互通是好事,终于不用看到一堆乱码了”;“微信可以访问外链之后还有点不习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还以为在浏览器里呢,改得好。”

还有用户直接想到的是对中老年群体更加友好便利。

经常网购的晓成告诉我, “以前我给我妈复制了一个淘宝链接发到微信,但我妈不太懂这一堆乱码是什么,对于如何复制粘贴和软件之间的切换也是一知半解,现在不一样了,直接可以在微信打开淘宝链接看然后直接买单。”

晓成还是资深的抖音爱好者,看到一个好看的视频,他经常想要分享给朋友,但有的朋友根本不刷抖音,所以一般情况下他都是将视频下载下来,然后通过微信分享给朋友。但长此以往,手机相册里堆满了抖音短视频,他感慨,“占内存,挺麻烦的。”

但也有用户表示对自己影响不大,“都习惯用口令分享的方式了,现在就算淘宝分享来的就算是链接,也不能直接购买,还要登陆,麻烦。”

还有的用户吐槽,这次平台外链开放,并不能让人感受到多大的诚意。

一位豆瓣用户表示,“我发现商家真的好奸诈,顾客反抗和政策压制是没办法阻止他们钻空子行为。就比如豆瓣终于可以直接打开淘宝外链了,但是还是需要先登陆,这个看起来很合理但和不能打开有什么区别?”

互联网如何变成了“互屏网”?

根据不同用户的反馈,“屏蔽网址链接”这种现象,在各个平台、APP 中屡见不鲜。

此次相关部门要求各互联网平台“解除屏蔽网址链接”,大家几乎把目光放在了“流量蛋糕”腾讯的动作上。如今,随着腾讯迈出解开死结的第一步,而另外两家目前来看还无公开动作。

而实际上,早前,阿里、字节、腾讯三家对互联互通的回应中,已经透露出各家的态度。

9 月 13 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表示,工信部今年 7 月启动了为期半年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屏蔽网址链接是这次重点整治的问题之一。

会后,腾讯回应称,坚决拥护工信部的决策,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互联互通。

阿里巴巴回应称,互联是互联网的初心,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阿里巴巴将按照工信部相关要求,与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相向而行。

字节跳动回应称,将认真落实工信部决策,并呼吁所有互联网平台行动起来,不找借口,明确时间表,积极落实,给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便利的网络空间。

阿里表示“互联是互联网的初心”,字节呼吁同行“不找借口,明确时间表”;腾讯在拥护政策的同时,又强调安全底线的前提。

更早,张勇在今年 8 月初的阿里财报电话会议上正面回应,链接打通“非常必要”,另一边腾讯总裁刘炽平在 2021 半年报业绩沟通会上回应,平台之间的打通“非常复杂”。

\"\"

各家态度不一,解除链接给大厂们带来的悲欢很明显并不相通。

复盘大厂间相互封杀的屏蔽史,其实是一场流量争夺史。阿里是从 2008 年先发制人地开启了对有威胁企业的屏蔽。还在 PC 互联网时代,淘宝借着“成立消费者保护联盟”的由头,屏蔽了来自百度的搜索。屏蔽百度之后,没有监管介入,淘宝捍卫了自己的流量入口,广告收入逐年攀升。

2012-2013 年,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淘宝接着陆续封杀了返利网、美丽说和蘑菇街等导购网站。当彻底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的城墙已经越建越厚,为了自家的电商闭环,其继续选择屏蔽外部流量,却因此间接错过了社交电商的风口。

在腾讯身上,往前可追溯至 11 年前的 3Q 大战,腾讯与 360 之间战火不断升级,各自推出的安全软件互不兼容。再到 2013 年,淘宝与微信互相屏蔽,此后百度、快手、抖音等外部网址链接,乃至自家的腾讯视频,都遭到微信的严格把关。

短短数年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拔地而起。感受到威胁,微信在 2018 年实施了最严短视频 APP 外链屏蔽措施起,抖音也在后来 3 年时间未能进入微信生态。同样在 2018 年,微信升级了外部链接规范,其中之一就是限制对特殊标识码和口令信息的传播,外部猜测其目标就是指向淘宝。

但我们看到,抖音后来成为了日活跃用户超 6 亿的超级应用。并自 2020 年 10 月开始,其关闭了第三方平台来源的商品进入抖音直播的通道,商家不再能在直播中挂上淘宝等电商平台链接。抖音彻底封杀外链,不愿再做淘宝的导流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厂间由互相屏蔽引发出垄断战火。今年初的“头腾大战”,抖音向腾讯发起了反垄断诉讼。

我们看到,从 PC 互联网时代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厂们间“互不联网”的戏码愈演愈烈。作为用户的我们,不得不复制着链接、淘口令切换到各种浏览器、APP 中再打开。

用户对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屏蔽行为怨声载道。根据《中国消费者报》近期的调查,平台封禁给超九成受访者带来影响,有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平台封禁行为会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位年轻用户告诉我,她有时候在一些 APP 上(石墨文档的外链等)好不容易找到一篇想看下去的长篇,结果看到第二章就因为走得是外链打不开看不了,“戛然而止的感觉令人心烦。”

宅家收拾打理自己的房间,林琳是小红书上的一位家居、好物分享博主,时不时地,她会在小红书上分享一些房间的温馨照片,经常会遇到粉丝询问房间里某款商品的链接。林琳说,这种情况下她已经不敢直接发链接了,“很容易被屏蔽限流,发店铺名也可能会被限流。”

互联网,正是因为“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的特点才称之为互联网,如今国内的互联网平台之间厚墙高筑,将 Web 倒退回 APP 层面,迫使用户在不同 APP 将来回切换。

移动互联网 “信息孤岛”现象加剧。即使是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同样受限于各个“孤岛”的屏蔽,用户很难检索到全面的信息。比如一些重要的政务信息很难第一时间在百度上搜索到,大量政务类微信公众号在百度上也无法被检索到。

以“北京市税务局召开《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为例,百度上无法搜到“北京税务”官方发布的信息,只能看到其他网站的搬运信息,但搬运信息往往有一定延迟。

同时,大量政务类微信公众号在百度上也无法被检索到。在百度搜索“北京发布微博”时可以搜到北京发布的微博官方账号,点进去后可以看到该账号最近发布的微博内容。当搜索“北京发布微信”时,无法搜到北京发布的微信公号。

一位经常需要查询信息来工作的用户王瑶告诉我们,APP 信息孤岛化给他的工作带去了不少困扰。“经常搜不到很多内容,各个 APP 和客户端的都搜不到,感觉信息都被圈在一个个 APP 里了,要查一个事情,巴不得查 100 个 APP,对信息流通和搜索来说简直是灾难,想弄清一个事情,要花以往十倍时间不止。”

外链解除,破除信息孤岛现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监管研究部主任李强治此前表示,工信部从不兼容、互联互通视角出发去考虑,是对互联网基本精神的一种回归。

“互联网本身就是互相连通的网络,IP 地址和域名构成的网址链接是互联互通基本的纽带,也是从一个页面跳到另一个页面的关键环节。对于最底层的网址,发明 IP 地址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互联网互联互通。”

能有真正的用户自由吗?

9 月 17 日,微信在“微信派”和“鹅厂黑板报”都发布了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的管理规范》的调整声明,这份声明中强调“以安全为底线来推进‘分阶段、分步骤’的互联互通方案”。

而另一边,抖音和淘宝也配合着微信做出一些链接分享的改变。针对此次“开放外链”,我们从不少用户那里得到了 “聊胜于无”的反馈。

王瑶很关注这次“互联互通”带来的改变,但结果令他有些失望。“这次的互联互通开放的太少了,有点像大家一起分微信这块‘唐僧肉’一样,本质上只便利了在微信跳转看一些视频和购物内容,实际上不是所有 APP 都把自身平台上对用户有用有价值的内容都开放了,该看不到的还是看不到。”

9 月 15 日,中国青年报发文表示,此次各平台按标准解除屏蔽,可以说是互联网行业的一次初心回归。让互联网重回互联、共享的时代,对于用户而言,可以有更多、更自由的选择,对于企业而言,也可以在更多的竞争中不断精进技术、完善服务。

包容、共享、互通,才是互联网发展的正确方向。

\"\"

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陈兵认为,平台的互通具有多重利好,平台自身可通过吸纳第三方平台的业务,完善自身生态,为用户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但另一方面,互通实践中,各市场主体,其在互联互通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各不相同,这必将影响无法获得有效回报的平台经营者参与互联互通的积极性。

但如果只是大的平台在互联互通中受益,反而不利于竞争活力的释放,这也不是互联互通的题中之义。

从用户的角度而言,完全互联互通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对于降低用户的转换成本有很大的帮助。当前“解除外链”互联互通带来的改变,对用户带来的帮助微乎其微。

王瑶告诉我们,“这些 APP 都只愿意流量更大的平台对自己开放,而不愿意把自己平台内容开放给流量不如自己的平台,所谓的开放,对用户价值远小于对平台价值。”

各平台对互联互通有诸多顾左右而言他的种种考虑和担忧,而用户理解的互联互通是什么样的?

“我理解的互联互通,是所有平台的非付费内容都是互联互通的,不是圈地为牢,拥用户/创作者自重,而是以用户的便利,使用的效率为先,这样才是互联网真正的开放价值。”王瑶这样畅想互联互通。

他举例说,“我能在百度搜索到微信公众号,能搜到淘宝商品信息,直接购买,看到抖音内容,我在抖音能直接拼多多下单,在淘宝可以看到抖音直播,这才是真正的互联互通。”

小红书博主林琳说,如果全网平台互联互通,“当然是希望别那么容易限流,如果是平台设置的这样(全网互联互通),对个人博主来说肯定是有益的,就可能在个人收入部分会有所提高吧。”但她也不确定,“这样内容和初心会不会走偏。”

另外,我们继续往下设想,按照工信部互联互通的决策,超级 APP 内容应该向百度这些搜索引擎开放吗?这又属于互联互通的范畴吗?

当下,人们上网的主设备几乎从桌面端转移到了移动端,上网场景也从网页转变为 APP,大家手机里挤满了各式各样的 APP,购买的手机内存也越来越大,从原来的 64G 升级为 128G、256G。

不过和网页相比,APP 确实赋予了开发者更多的权限,能够打造自己的独立空间,但也确实形成了无数个“信息孤岛”。

9 月 24 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一位教授就表示,关于平台之间是否应该相互开放、互联互通的问题有诸多争议。问题的核心在于,作为一家企业,平台经营者是否有义务对其他平台开放自己的 APP,允许其他平台经营者借助自己 APP 内的用户流量来发展业务。

反对者认为,商业经营不同于公益活动,平台经营者拥有自主经营权,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业务活动,没有义务去帮助其他经营者,特别是当对方和自己存在现实或潜在的竞争关系时;支持者则认为,当一款 APP 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 12 亿,并且已经变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的工具时,它已经不是普通的应用软件,而是和道路、水电类似的基础设施,应该承担向他人开放的义务。

平台互联互通问题已经引发了多起相关诉讼,成为摆在平台经营者、主管部门和反垄断执法机构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由于涉及相关平台自身的切身利益,对于某一平台是否属于基础设施的判定只能由主管部门或执法机构来做出。

另外,对于用户而言,我们设想,如果全网互联互通实现,用户随便点开一款 APP,不用再游走于各个 APP,就能一键触达其他所有 APP——不管是购物还是获取信息的平台,这无疑会带来巨大的便利,但同时,这会不会更加导致超级应用的诞生,加剧一家独大的垄断现象,同时给用户带来臃肿的使用体验?

在造成“信息孤岛化”的 APP 讨论之外,有互联网从业人员告诉我们,“现在有的一小公司,它可以在微信上建群,建公众号,导流到自己的企业网站。但他每天在抖音上的视频播放量几百万,却导不到企业网站进行转化,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大不互通。” 如果这样的话,最后都逼着产品设计,不再考虑开发有外链的功能,正如抖音一样。

我们知道,当下中国互联网产业各领域已经面临流量红利获取快速边际递减,都出现了增长乏力的困局,即使是拼多多这种流量裂变平台,也遇到了流量瓶颈。当下的中小企业互联网经营成本最高的就是流量成本。

如果一旦流量壁垒被打破,全面的互联互通实现,各个平台告别封闭生态的模式,能够从其他平台获取更多流量,将出现新的增长空间,或将为这些企业带来改革红利和创新发展环境,促进中国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比如,当下微信公众号的流量已经呈现下滑趋势。因为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当这个生态的入口流量达到极限的时候,没有其他来源的流量继续哺育生态内的东西,那么这个生态的规模自然就会固定下来,走一个先膨胀后萎缩的路线。

一位内容创作者告诉我,“公众号广告分成单价在 0.5 元到 1 元之间,自媒体通过流量获得的广告收入不足以支撑其运营。但如果微信生态开放之后,微信公众号可以获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内容创作者可获得更多流量变现的收益。这对面临变现困难的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但不管怎样,以上所有这些设想和讨论,都意味着未来的互联互通,还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挑战,当下“解除外链”,也许只是一个开始。

写在最后

从 PC 互联网时代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大厂们间“互不联网”的战争愈演愈烈。作为用户的我们,不得不复制着链接、淘口令,一边怨声载道,一边游走切换在各种浏览器、APP 之中。

一直以来,国内互联网巨头过于注重在国内市场的 “内卷”游戏。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兵就表示,平台恶意“封禁”行为、“二选一”、数据的拒绝交易等,都是妨碍互联互通的行为表现。

拒绝互联网互通,这真的有利于国内互联网企业在更大的市场做大做强吗?

互联网观察家尹生曾谈及互联网平台格局不够大的问题。他认为,“在国内的互联网环境中,商业巨头平台彼此屏蔽、相关平台规则向自家内容(业务)倾斜的现象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市场足够大,巨头在国内即可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经营业绩、发展空间等,走出国内的意愿不强、难度也逐年加大。因此国内一旦出现竞争对手,他们就会进入防御状态、护住自己的‘饼’,相互之间争夺资源。”

此前,互联网巨头企业卯足了劲争取自己的流量,在“强者恒强”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市场的自我调整机制完全被打破,因此政府部门不得不出手。

从阿里因“二选一”垄断被罚 182 亿元,到美团因取消支付宝支付遭到反垄断诉讼,再到之后的《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出台,政府部门已经开启了对垄断企业的强监管,如今的放开外链也只是措施之一。

但其实,互联网企业之间并非不能建立互相匹配的商业模式。

互联互通之后,互联网巨头之间或许可以探索更多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在带来用户自由的同时,还可能重启中国互联网。


", "summary": "互联互通不能仅是放开断链接,而应该是整个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的开放。", "author": "田欢子", "source": "奇偶派",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09-29 10:09: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334, "guid": "9aed26bb-9172-433d-a9c9-800b6668bac2", "createdDate": "2021-09-29 10:10:47", "lastModifiedDate": "2021-09-29 10:10:47"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163, "groupNames": [], "tagNames": [ "互联网", "外链"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互联网基建化,互联互通只是开始",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1/9/509b98d7fdb81337.jp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互联网", "description": "互联网基建化,互联互通只是开始", "body":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财经琦观

遥远的中世纪,西方牧师总会给信徒讲述这样一个寓言:

一个放高利贷的贪婪者,请求死后与自己的财宝合葬在一起。死后,他的妻子挖开坟墓想拿回钱财。然后,她看到了魔鬼将金币变成燃烧的煤炭,一枚一枚的塞进了她丈夫的喉咙里。

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主体的时代里,商人历来被整个社会所排挤蔑视。

西方如此,东方也同样长期保持着“重农抑商”。

其中,最不能被人容忍的经济罪行便是“放高利贷”。

时光流转。

千年后,我们认可了经济的社会价值,认可了合理利息的必要性,认可了风险与收益理应对等,认可了先行者应当收获相应的报酬。

但有一些底层的共识,至今人们都没有改变。

01

9 月 9 日,工信部信管局召开 165 专项“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明确规定日期,要求 9 月 17 日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直接启动处置措施,不再约谈。

其中,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网易等企业均参与出席。

在随后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叙事解读:

历史视角下,有人提出了《互联网“柏林墙”的倒塌》——指出行业格局又一次发生了变动。其中,巨头产品生态之间的对立孤绝姿态,开始发生消弭;

本着现实主义,也有人提出了《微信是最大肥肉》——指出该政策的直接影响。微信作为中文互联网世界中,人数最多,黏性最大的产品,其中流量价值的打开释放,将带来最直接的商业格局变化;

此外,我们还能看到对“开放节奏”的报道,对“开放后安全问题”的强调等多种不同角度,均各有其价值。

不难看出,本次改革的意志传导,具有非常清晰的“自上而下”的特性,顶层设计的痕迹十分明显。

因此我们认为,想要还原其认识,预判其走向,就很有必要将视野进一步放宽。

在“互联网的未来定位”这一整体的行业视角下去进行思考,或许会得到一些有效信息。

02

为什么农耕时期,每个文明都会对商业,尤其是高利贷厌恶之至?

表面看,是因为它不直接产生增量价值。

农业是直接从土地中产出粮食以及经济作物,手工业虽不发达,也能为农作物提供一些附加价值。而商人却只是在囤积居奇,倒买倒卖,对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量没有贡献。

但这种说法,否定了商人对商品流通做出的贡献,忽视了该群体在降低交易成本这一环节的重要价值。

各文明之所以对排斥商业达成共识,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它盘剥了整个社会的流通价值。

为什么“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因为“你”的存在,不再被视作整个社会运行的收益,转而成为了巨额成本。

就社会价值而言,商业(金融)存在的意义,在于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交换流通,调动资本积极性,充分发挥资源活性,降低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交易成本”。

但在人性的驱使下,我们总是会见到一件神奇的悖论:即一个特别好的东西,最终走向了初心的反面。

提高效率的,最终降低了效率;提供保护的,最终成了最大的威胁;让人自由的,最终成了最大的牢笼。

金融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创造了巨大的增量价值。但同时也赋予了枢纽位置的个体过高的杠杆力量。

当个体的欲望无限扩张后,最终便是“高利贷”这一魔鬼的出现——不仅吞下了全部的增量财富,还反过来进一步盘剥其他环节,进而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糟。

互联网也是如此。

我们都听过那句话:“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我们也听过这个段子:“互联网最终成了最大的中间商”。

互联网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也许,未来也会出现互联网版本的“两个不能否定”:

以 2020 年为分界线,我们既不能用未来的二十年否定过去的二十年,更不能用过去的二十年否定现在的政策。

自二十世纪末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应用,整个社会的信息对接成本被无限压缩:

先是信息,通讯,再是商业信息,再是小商品,进而覆盖至大商品,再是本地生活,供应链,新零售......

如何看待“无孔不入的信息化”,是探讨“互联互通”这一政策的重要前提。

有谁能像互联网信息科技一样,在每个行业中都至关重要呢?

水,电,煤。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建设。

有了这一认知,我们才能继续往下探讨。

03

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定义了“新型基础建设”,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讨论。

随后几年中,这一概念多次在最高会议中出现并不断强化。

对应的,商业世界中也出现了“新基建”这一名词,各种项目,基金,龙头股不断涌现,一派响应号召,摩拳擦掌的热闹景象。

一般百姓而言,问起“什么是新基建?”

人们的回答大都是“不就是 5G、互联网那一套”,仍处于概念不明。

事实上,传统互联网从来都不在新基建的概念范畴之中。

2018 年 12 月 19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中把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提传统互联网。

随后,在官方给出的新基建七大领域中,特高压、新能源、大数据中心、城际高速铁路等领域又被补充了进去,同样没有提到传统互联网。

根据国家发改委在 2020 年发布会上给出的概念来看,新基建和传统互联网的关系,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换句话说,新基建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传统互联网之上的。如果一定要归类的话,传统互联网属于基础建设,并且是“老基建”。

或者我们以高铁为类比。

众所周知高铁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并且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官方给出的概念中,传统高铁并没有被列入“新基建”行列,反而是更加短途、更加高频、更加惠民的“城际高速铁路”位列其中。

把传统互联网看做高铁,把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看做城际高铁,我们大致就能理解到传统互联网的定位以及它未来的价值。

04

那么,这与“屏蔽网址”,外链开放,互联互通,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我们清楚意识到传统互联网的基建属性,那么许多模糊的问题就变得脉络分明。

首先,如何定义屏蔽外链这件事?

外链的存在,是互联网行业在特定的发展过程中,基于自身因素,人为的增加了信息流通的成本。

再来看基建的特征。

由于与整个社会的各个行业都息息相关,因此在可维持范围内将成本压缩到最低,是社会绝大多数对基建服务的集体诉求。

试想,电费定价为 100 元/度会怎样?

中小型企业没有勇气开工了;

生产出来的每一件商品都因成本上涨而价格上浮;

普通老百姓不敢用电了;

电费的高成本,使得建立在用电普及之上的,一切电器的市场空间也进一步萎缩;

......

自由市场派经济学者当然可以辩护,比如电厂在前期确实花了很大的代价才达成的垄断地位,它理应收回成本;

要保护私有制;

要相信看不见的手,新的挑战者会出现,过高的价格壁垒维系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等等;

媒体也可以帮腔诸如“穷人活该点蜡烛”,“难道你想电费随便用,一点压力没有,不用努力就能过上吹空调的日子,不会吧?”

但最终,这些都只是概念层面的粉饰。

作为基建,成本一天不降下去,矛盾就一天不会止休。

05

社会价值从来都不等于商业价值。

空气的社会价值趋于无穷,空气的商业价值几乎为零。

我们要承认互联网的伟大贡献,同时也要坚决反对其在基建领域的无序扩张。

在这一趋势下,各位投资者们也理应对所谓的“互联网大厂”们,进行逻辑重估。

据调研,国内外资本市场中,基建类企业其普遍估值均不到 10pe,这意味着已经跌了大半年的中丐股还有一个“腰斩”的下跌空间。

同时,如果真的要按照“水电煤”这一定位进行对标,那么互联网行业净利润应该在5% 左右。

对标现在的利润,还得再让利 75%。

但以上测算方式过于粗暴,现实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

一方面,不是每一个互联网企业都处于“躺赚”位置,许多企业甚至至今还在亏损,更谈不到利润率的让出。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基建属性,仅适用于传统互联网,而大多数企业的业务构成中,都是既有“传统互联网”,也有面向未来的业务布局。

比如阿里的财报中,即有“客户管理服务收入”,即面向商家收取的流量费(典型的传统互联网,旧基建),又有阿里云这样的新基建式业务。

再比如百度,支撑其多年的广告收入,就属于非常典型的传统互联网范畴(旧基建),而近年来大举押宝的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则属于新兴的前沿科技。

基于以上认知,本文集中给出全部结论:

  • 1、要用传统基建的角色来看待传统互联网,要以“水电煤”等公共行业的估值标准来估值传统互联网业务;

  • 2、要看财报,看营收占比。来自传统互联网业务的营收占比越高,企业的估值下降空间就越大。如果全部营收都来自传统互联网领域,那么该企业就应当以公共行业的标准来估值;

  • 3、不能死板硬套,更不能无底线看衰。一方面,公共事业本身也有不小的商业价值,且不可替代性巨大,此为托底底线。另一方面,随着新兴科技的进一步突破,企业的主体业务构成也可能随之改变,属性也将随之变化;

  • 4、盘活互联网生态中的中小微经济体是最终目的。随着传统互联网基建化最终达成,企业营收将被极大压缩。而这一蛋糕,将分配至商家收入的提高,消费者支出的下降,平台广告收入的共享,为用户产生的数据付费,以及物流行业从业者的收入提升。

最后,让我们再复习一下什么是“传统互联网”。

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去看相关业务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如果说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信息的联通”,或者说“匹配两端”是它的核心卖点。那么无论是商家与买家的联通(电商、酒旅),还是服务者与买家的联通(外卖、打车、买菜),或者是内容与用户的联通(流量、广告),其实都属于传统互联网的范畴。

同时,当卷入的经济体越多,卷入的实体业务越大,其“基建化”的压力就会越大。

另一边,当业务的核心价值涉及到了 AI、算法、无人驾驶、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时,那么整个社会将给其以相当宽松的成长空间。并在其成功后,允许其在特定时段内,收获丰盈的价值回报。

健康的商业,赚的是突破的钱,收获的是时间窗口的报偿。

被诅咒吞炭的食利者,赚的是功劳簿的利息,想的是日不落的永恒。

少年改变世界,巨龙被屠。

过去如此,未来亦然。


", "summary": "9 月 9 日,工信部信管局召开 165 专项“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明确规定日期,要求 9 月 17 日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直接启动处置措施,不再约谈。", "author": "", "source": "钛媒体",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09-24 09:37: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319, "guid": "76dcd36b-0ec4-481f-873d-1a30c2c581d3", "createdDate": "2021-09-24 09:39:34", "lastModifiedDate": "2021-09-24 09:39: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