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大厂的会员“陷阱”

2021-12-17

文/王敏

来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想要升级服务吗?请先开通会员。

吃饭点外卖,得开美团、饿了么会员;想低价买菜,得开通每日优鲜或叮咚买菜会员;网购想省钱,离不了淘宝的 88VIP、拼多多的省钱月卡;出门骑共享单车,单车月卡更是少不了。

休闲时间,追剧追综艺,爱优腾的会员必不可少;不管你是听歌还是听小说,总要开个网易云音乐、QQ 音乐,或是喜马拉雅的会员;如果你是健身爱好者,可能会充个 Keep 会员;如果你是社交达人,常驻探探、陌陌或 Soul,为了交朋友也要投入一笔会员费……

有网友甚至觉得自己的消费观有点诡异:App 会员一两百能用一年,充!一件衣服一两百能穿好多年,“竟然舍不得”。这样的心理也印证着,互联网服务的“免费时代”越来越远,会员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

制图 / 深燃
制图 / 深燃

一方面,大家开通的 App 会员数量不断上升。据深燃统计,目前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会员,至少有 33 个。

另一方面,一旦成为会员就“戒不掉、停不下”。月度会员、季度会员已经不稀奇,有用户对深燃表示,“我的饿了么会员已经充到了 2023 年”,今年初虾米关停的时候,大量用户晒的截图显示,自己的会员还有上千天到期。

据深燃测算,上述 33 个 App 如果按照年度会员付费,用户一年充会员得花 5000 块。

App 会员满天飞,背后的互联网大厂都打的什么算盘?各家的财报数据,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这 33 个 App,可以主要分为文娱类和消费类两大类。

根据现有的财报统计,对于文娱类公司而言,会员收入是“命根子”,付费会员相关收入的营收占比最高能达到 95% 左右;对于以电商、外卖、买菜等业务为主的消费类公司而言,会员费带来的收入只是毛毛雨,营收占比不超过5%,甚至不会单独成项出现在财报中,它们看重的是通过会员的形式让用户留存、促活,花更多的钱。

不过,无论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促活,这些 App 们卖会员,都被吐槽“套路满满”。有的为了创收会把基础功能付费化,有的为了留存促活,会对不同的会员“区别对待”、把领券步骤复杂化……

那些已经掏了钱的用户期待着,App 们什么时候才能对“尊贵的会员”们好一点。

哪些 App 靠会员养活?

几年前,互联网用户们还不太适应,为什么要付费看视频、听音乐,但现在,会员费已经成为一项再平常不过的支出。“通过会员付费的模式,实现商业价值,已经成为 App 市场最主流的营收模式之一。”艾媒咨询创始人兼 CEO 张毅对深燃说道。

从会员数量来看,深燃统计发现,视频类、知识付费类、社交类以及音频类这些文娱领域的 App,除了年轻人社交和知识付费的赛道相对垂直、小众之外,其他类型 App 的会员数量都是千万级别,长视频类更是能破亿。

制图 / 深燃
制图 / 深燃

长视频和知识付费类 App,大多会将会员收入在财报中单独呈现,社交类、音频类 App 则是将会员收入和其他收入打包呈现。

把会员收入当作重要营收来源,以长视频类 App 爱优腾芒为首。

爱奇艺在《延禧攻略》、《庆余年》等热播剧的带动下,从 2019 年起,付费会员营收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如今依然如此,2021 年 Q3 财报显示,会员服务收入 43 亿元,在 76 亿元的总营收中,占比达 56.6%。

芒果超媒的会员收入在营收来源中排名不是第一,但比重不低。2021 上半年,芒果超媒营收 78.53 亿元,其第一大营收来源是广告收入,占比达 40%,旗下芒果 TV 的会员业务营收 17.45 亿元,占比 22.2%,超过五分之一。

优酷和腾讯视频分别归属于阿里和腾讯,暂无单独的财务数据呈现。

将会员收入单独列项的还有知识付费类 App 中的知乎,付费会员收入营收占比达五分之一。据其 2021 年 Q3 财报显示,总营收为 8.24 亿元,第一营收来源广告收入占比 39%(3.21 亿元),付费会员收入占比 21%(1.78 亿元),付费会员数量达到 550 万。

音频、社交类 App 在财报中将会员收入与其他来源收入合并,但也占到较高比重。

在音频类 App 中,喜马拉雅的顶梁柱是包括会员和付费点播在内的订阅收入,2021 年上半年,这部分的营收占比超过一半(54.6%);网易云音乐 2021 年前三季度包括会员收入、广告收入在内的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占比也接近一半(47.7%);而腾讯音乐在 2021 年 Q3,以会员付费为主的在线音乐订阅收入,营收占比超过五分之一(24.3%)。

社交类 App 中,年轻人三大社交产品 Soul、陌陌、探探,都在财报中将虚拟商品和会员收入打包为增值收入,虽然总体收入盘子较小,但该部分占比都颇高。

其中,Soul 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增值服务,2021Q1,其整体营收为 2.38 亿元,增值服务的营收占比为 94.5%;探探超过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增值服务,2021 年 Q3,该部分在公司 5.1 亿元的收入中占比为 54.9%;同样是 2021 年 Q3,整体营收相对较高的陌陌,其增值服务占比达 38.8%。

总的来看,音视频、知识付费、社交类 App 的会员逻辑,是提供独家、高品质的内容,以及工具层面的高阶功能。

但以卖会员获利的模式依然难度不小。前述这些文娱类公司当中,除了背靠湖南卫视的芒果超媒、以直播收入为主的陌陌,和以高毛利的“直播 +K 歌”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腾讯音乐实现了盈利之外,其余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以长视频为例,爱优腾每年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购买内容版权,现如今仍然集体亏损。

靠会员费实现盈利的案例并不是没有,美国长视频网站奈飞就是一例。这家公司 2020 年 99% 的营收来源都是会员订阅服务,而且已实现盈利。

为何奈飞能靠会员实现盈利而国内的爱优腾连年亏损?有行业人士分析称,一方面是因为奈飞能够做到会员无广告、无隐形费用观看平台所有资源;另一方面,是因为奈飞依靠优质内容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奈飞也得以在付费会员的支持下持续投入内容制作。爱优腾们要迎头赶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不图钱的 App,打的什么算盘?

“付费会员的另一种模式,是和用户浅层绑定,利用付费会员让用户留存在平台上。”张毅说道。

他所指的是消费类 App。伴随移动互联网步入存量时代,主流的消费类 App 想从外部获取新用户的难度加大,那么,能“促活+留存”的付费会员自然不能放过。

制图 / 深燃
制图 / 深燃

有着 7 年会员电商从业经验的刘源对深燃表示,会员制是各大电商类平台圈住用户的一种策略和手段。换言之,消费类 App 卖会员卡,都是打着省钱的名义,让用户能够在平台上进行重复消费。

比如,美团外卖、饿了么的会员是为用户提供无门槛优惠券,淘宝省钱卡、京东 PLUS 会员以及拼多多的省钱月卡,是给用户发放满减券或者折扣券等。

向蓉充了拼多多的省钱月卡,每日能领取不同金额的满减券,她告诉深燃,自己会根据每日领取的满减券来决定要下单的东西,也常常会因为不想浪费满减券而下单一些并非刚需的商品。

会员与非会员对电商类公司的“忠诚度”不是一个量级。据统计,亚马逊买会员和没有买会员的消费者,年消费额能差两三倍。2018 年亚马逊会员消费人均 1400 美元,而非会员消费只有 600 美元。截至 2021 年 6 月,亚马逊 Prime 会员数量已突破 2 亿。

和文娱类 App 相比,消费类 App 的会员价格虽然不相上下,但它们图的不是会员费本身。观察财报也能发现,部分已上市的电商、外卖、生鲜类公司,主要营收来源都不是会员费,而且各家公司的财报都没有将会员费的营收单独列出。

例如,已经上市的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主要营收来源都是在线平台的产品营收,会员费收入占比极低。具体来看,叮咚买菜 2021 年 Q3 财报显示,平台总营收达 61.9 亿元,其中产品营收达 61.2 亿元,而会员费、配送费等服务收入仅为 6720 万元,也就意味着,会员收入占比仅1%。同在三季度,每日优鲜包括会员费在内的其他收入营收占比仅仅才 2.1%。

但这两家公司都强调了会员的高价值。每日优鲜 2021 年三季度财报提到,付费会员贡献的收入同比提升了 8 倍。叮咚买菜的招股书显示,会员在 2019 年和 2020 年的平均每月消费额分别约为 407 元和 478 元。

App 们的目光早已不局限在自家会员身上,还盯上了别人家的会员。

最典型的便是淘宝 88 元 VIP 会员,将优酷视频、网易云音乐、饿了么会员、高德打车会员以及天猫超市、天猫国际的会员打包在一起出售。现如今,买京东 PLUS 会员送爱奇艺会员,买腾讯视频会员送喜马拉雅会员,这样的联合推广遍地都是。就连办理银行卡、电话卡,送音视频会员、电商会员的异业合作也十分普遍。

刘源提到,平台品牌力强、发放的权益多、商品 SKU(库存量)单位多,是吸引用户成为会员的三大重要因素。但说到底,消费类 App 给会员发优惠券、补贴这些都是手段,目的还是把用户留在平台上,让他们花更多的钱。

App 们,能不能对尊贵的会员好一点?

无论是靠会员费生存的文娱类 App,还是让会员花钱的消费类 App,都打出了为会员服务的 flag,但问题是,花钱的会员们越来越不满,认为 App 们“割会员韭菜”的心思越来越明显。

前期,App 们会掏空心思把用户转化为付费会员。

最典型的便是,很多 App 把基础体验的功能,划为需付费才能使用的范畴。比如,知乎和微博,都将“改名”纳入会员体系当中。微博允许普通用户一年修改一次昵称,年费会员最多可修改 5 次。而知乎非会员每 180 天能改一次昵称,不同期限的会员拥有的改名次数也不相同,月卡 1 次、季卡 2 次、年卡 5 次。

除了改名次数有限制之外,微博还将编辑微博的功能纳入了会员体系。用户要想对已发布的微博内容进行编辑,就需要开通会员。知乎则将关键词屏蔽功能也纳入了会员体系。“本以为知乎会员仅仅涉及付费内容,结果关键词屏蔽也需要会员才有资格”,一位产品设计师在社交网站表示。

自动续费,更是转化会员的另一“套路”。

App 们以低至几块钱的诱惑,诱导用户开通自动续费/连续包月。有些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永久会员”,因自动续费进坑的用户,出坑却没那么容易,有用户调侃说“续费一秒钟,退订两小时” 。

腾讯视频 VIP 会员选择连续包月价格更优惠(左)  优酷 VIP 会员 7 天低至 1 分钱(右)
腾讯视频 VIP 会员选择连续包月价格更优惠(左)  优酷 VIP 会员 7 天低至 1 分钱(右)

就在 11 月,有媒体测评 19 个 App 的自动续费功能后发现,当前,个别 App 自动续费提醒缺位,强制用户必须自动续费,而且退订相关服务,往往流程复杂,需要“五个步骤、8 次点击”。

后期,等用户成为会员后,并不意味着拿到了通往优质体验的门票,App 们会用各种各样的套路“收割”会员。

爱奇艺最近的热播剧《风起洛阳》,中间的穿插广告即使是会员也不能快进跳过,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被吐槽。据公开报道,今年下半年,腾讯视频在回复用户的短信中提到,VIP 会员只能减免部分广告,但会员在观看部分影片、电视剧、综艺、动漫、体育赛事等内容时,平台仍可能会呈现广告或商业信息。

消费类 App 的付费会员,基本都打出了让用户更加省钱的口号,但用户想省钱没那么容易。

比如,一些美团外卖会员发现,平台会以随机红包的形式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差异化营销。美团用户刘蕊称,自己每个月都能收到美团外卖会员充值的随机红包,当她还在沾沾自喜时,偶然间发现一位朋友每个月能领到的红包更大。她基本每次以6-8 元的价格续费会员,而朋友能够低至 4 元以下。

此外,刘蕊发现,要在拼多多 App 上领到无门槛券,越来越费劲。今年上半年,她购买拼多多会员时,每周都可以直接领取一张无门槛优惠券,但是到 11 月续费省钱月卡后才发现,5 元无门槛红包需要每天签到挖宝才能领取。如果忘记挖宝,就可能一直领不到无门槛券。和刘蕊有同样感触的人也不在少数。“为什么优惠券还需要我亲自挖挖挖,我是花钱‘云健身’吗?”

拼多多用户要领取 5 元无门槛券需要挖宝  图源 / 拼多多
拼多多用户要领取 5 元无门槛券需要挖宝  图源 / 拼多多

有观点调侃称,“年轻人的体面,是从付费会员开始的”。不得不说,会员经济和当下的商业环境是相匹配的。《会员经济》一书指出,会员经济在今天被普遍使用,是因为其中有一些通用规律。这一模式能够创造持久性收入,从而产生更可预测的现金流,能够通过客户推荐降低增量成本,还可以持续收集数据了解用户帮助公司改进运营策略。

但一些 App 的会员服务达不到用户预期,导致用户产生了强烈的欺骗感,也因此才会有各式套路为用户所诟病。

财经评论员王赤坤对深燃表示,相较国外,App 会员制在中国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行业标准还未制定,行业自律尚未形成,从业者的责任义务也无法明确,但企业不仅应当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追求法律效益。

刘源同样认为,当前国内 App 会员制还处于发展的中早期阶段,也导致法律法规的监管尚未清晰明确。会员模式大行其道的当下,用户充会员时要理性付费,企业更需要减少套路,降低用户的思考和决策门槛。

就如同上海市消保委近期发布的提醒,订阅会员制是各大平台跟消费者之间建立强关系的一种商业模式,App 们与其算计着如何通过套路让消费者“被自动续费”,不如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和体验来增加粘性。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源、向蓉、刘蕊为化名。


来源:Solidot
相关内容[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482, "groupNames": [], "tagNames": [ "谷歌", "社交", "Google+"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谷歌做社交网络失败:Google+明年彻底关停",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2/2/f294cc428153ec0b.jp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谷歌,社交,Google+", "description": "驱动中国 2022 年 2 月 14 日消息,从今年 1 季度开始,谷歌将逐渐关闭 Google Currents 上极少使用的功能。", "body": "

驱动中国 2022 年 2 月 14 日消息,从今年 1 季度开始,谷歌将逐渐关闭 Google Currents 上极少使用的功能。

谷歌作为国际网络巨头,但是做社交网络平台未曾成功,曾经在 2011 年推出的 Google+,计划做到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但一经推出就火了一段时间,之后热度就较为一般,发展道路并不算顺利。

\"\"

于是在 2019 年,谷歌就正式宣布关闭备受争议的"Google+"社交网络,用户数量减少和一系列数据泄露是该决定的主要原因。

不过,谷歌还并未彻底关停该项目,只是不在针对私人用户开放,转向了 G Suite 商业用户,并改名叫"Google Currents",提供一定的社交和团队写作功能,与面向公众的 Google+ 服务相比,只有组织内成员才可在 Google Currents 看到帖子。

不过谷歌现在认为新的 Google Workspaces 服务形式下,该平台已经过时了,已经没有存在必要了,又再次宣判了 Google Currents 的死刑,并计划在 2023 年终止其服务。

据了解,对于 Google Currents 的淘汰,谷歌计划用 Google Spaces 取而代之,还会为其增加更多社交功能,补充 Google Currents 消失后的空缺。

不过 Google Spaces 的定位也一直被指太过模糊,新的社交功能加入之后,它到底会否被用户接受则仍然有待观察。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Google+ 算是谷歌比较失败的项目,彻底关停也只是必然的事情了。


", "summary": "驱动中国 2022 年 2 月 14 日消息,从今年 1 季度开始,谷歌将逐渐关闭 Google Currents 上极少使用的功能。", "author": "", "source": "驱动中国",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2-02-15 08:57: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716, "guid": "943116a1-5507-45fc-adf9-a823e5deb459", "createdDate": "2022-02-15 08:59:09", "lastModifiedDate": "2022-02-15 08:59:09"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461, "groupNames": [], "tagNames": [ "Chrome", "Google", "Logo"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时隔 8 年,Chrome 浏览器更换新 Logo",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2/2/34855cfe1489e507.jp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Chrome,Google", "description": "近日 Google 发布了最新的 Chrome Canary 版本,在这个版本中 Chrome 换上了一个「全新」的 Logo。此次是 Chrome 自 2014 年后,时隔 8 年再次更新 Logo,也是 Chrome 自 2008 年诞生以来的第 4 版 Logo。", "body": "

近日 Google 发布了最新的 Chrome Canary 版本,在这个版本中 Chrome 换上了一个「全新」的 Logo。此次是 Chrome 自 2014 年后,时隔 8 年再次更新 Logo,也是 Chrome 自 2008 年诞生以来的第 4 版 Logo。

\"\"

虽然这是 8 年来 Chrome 浏览器换上的一个「全新」Logo,但可以看出此次变化的幅度并不大。甚至第一眼看到它,你都很难说出它到底变了什么地方。

那么让我们从设计的一些细节出发,来看看新版和老版到底都有些什么不同之处,先上对比图:

\"\"

根据 Google 设计师 Elvin Hu 的说法,以下是新版 Logo 在设计上的变化:

  • 在红黄、黄绿和绿红交界的地方,图标通过去除交界位置的阴影而被简化/扁平化

  • 红、黄、绿和蓝这四种颜色变得更加明亮,使 Logo 在屏幕中变得更加突出。

  • 外圈和内圈的比例不同,新版本中,中间蓝色圆圈的面积明显变大。

  • 颜色上会有一个轻微的渐变过渡(不扔进 PS 对比,人眼甚至无法察觉这个渐变)

    \"\"

除了上述变化以外,Google 实际上还会为不同的操作系统制作略微不同的 Logo,以便更好地与系统之间所具有的不同设计理念相融合。根据 Google 设计师 Elvin 的说法,在 Windows 上,Chrome 会有一个更加明显的渐变样式,以配合操作系统的设计。

\"\"

在 Chrome OS 上,Chrome 将会使用更明亮的颜色,并且不使用渐变。

\"\"

macOS 版本则会采用一个略带 3D 效果的图标(注意 Logo 底侧的立体效果),在某种程度上与苹果的系统原生图标相匹配。针对 "Beta" 和 "Dev" 等不稳定版本,左上角将会标识出一个带有对应字样的横幅。

\"\"

从 2008 年到现在,Chrome 的 Logo 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单。总的来说,新版 Logo 是一个不告诉你,你可能也不会注意到有何变化的版本。

当然,小幅改动并不是意味着是一件坏事,毕竟 Chrome 浏览器的 Logo 相当具有标志性和辨识度,只要看到它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它是 Chrome 浏览器。新的 Logo 将陆续在各个平台和各个版本上推出。


", "summary": "近日 Google 发布了最新的 Chrome Canary 版本,在这个版本中 Chrome 换上了一个「全新」的 Logo。此次是 Chrome 自 2014 年后,时隔 8 年再次更新 Logo,也是 Chrome 自 2008 年诞生以来的第 4 版 Logo。", "author": "", "source": "oschina",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2-02-08 17:06: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692, "guid": "d89a385d-7249-4ab9-a311-49b5890040b1", "createdDate": "2022-02-08 17:07:18", "lastModifiedDate": "2022-02-08 17:07:18"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436, "groupNames": [], "tagNames": [ "Google", "Chrome"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Google Chrome即将完成功能调整 点击一下就能使标签页静音",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Google,Chrome", "description": "Google Chrome即将完成功能调整 点击一下就能使标签页静音", "body": "

Google Chrome 浏览器通过将静音按钮放在标签条上,使标签的音频静音变得更加容易。现有的 Chrome 浏览器允许你对标签页的音频进行静音。然而,这需要点击两次鼠标来完成:右键单击播放音频的标签,然后选择静音站点。

为了显示该标签已被静音,Chrome 会在该标签上显示一个静音的扬声器图标。要取消该网站的静音,您可以再次右击该标签,然后选择取消网站静音。

而现在,Canary 频道中的一个新的实验性 Chrome 功能标记让标签页静音更为简单,无论是禁用还是启用声音,都只需要点击一次扬声器图标。

如果你安装了 Google 浏览器的 Canary 版本,你就可以马上按照以下做法测试这个功能,对于其他通道的版本可能需要再等几周:

打开 chrome://flags 页面,启用以下标志。 Tab audio muting UI control - 启用后,标签条中的音频指示器会拥有音频静音控制特性,支持的平台包括 Mac, Windows, Linux, Chrome OS, Fuchsia

重新启动 Google Chrome 浏览器就可以测试这个新的灵巧的功能了,打开一个新标签,播放一首歌曲,你会看到标签名称旁边有一个扬声器图标,点击以完成切换。

\"\"


", "summary": "Google Chrome 浏览器通过将静音按钮放在标签条上,使标签的音频静音变得更加容易。现有的 Chrome 浏览器允许你对标签页的音频进行静音。然而,这需要点击两次鼠标来完成:右键单击播放音频的标签,然后选择静音站点。", "author": "", "source": "网易",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2-01-29 09:40: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663, "guid": "f556bc17-fe7b-4de7-bec2-cd42a3847879", "createdDate": "2022-01-29 09:42:02", "lastModifiedDate": "2022-01-29 09:42:02"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413, "groupNames": [], "tagNames": [ "Google", "Windows", "Android"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Google 在 Windows 平台开启 Android 游戏测试,率先登录港台地区",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2/1/2d578af405f15e23.pn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Google,Windows,Android", "description": "Google 在 Windows 平台开启 Android 游戏测试,率先登录港台地区", "body": "

微软给 Windows 11 新增的 Windows Subsystem for Android(WSA)功能,为 Windows 设备运行 Android 应用创造了条件,但微软选择的合作对象是亚马逊。

去年 12 月,Google 宣布亲自入场,将会借助 Google Play Games 于 2022 年将 Android 平台的游戏带到 Windows 上。

\"\"

Google 没有让用户等待太久,近日开始为 Windows 用户提供 Google Play Games 测试版应用程序。通过这个应用可以让用户在 Windows PC 上浏览、下载和游玩原本仅支持 Android 的游戏。

Google Play Games 测试版目前仅在三个国家和地区上线,其中包括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韩国,符合条件的用户可以访问这个链接注册(目前申请用户较多,需要等待),不符合条件的话将会显示下图这样的提示信息。Google 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将该应用的使用范围扩展到更多国家和地区。

\"\"

虽然 Google Play Games 目前只是测试版,但应用的完成度却相当不错,已经支持键盘、鼠标和游戏手柄的操作,还支持跨设备无缝同步,并与 Google Play Points 集成。

Google Play Games 应用的最低要求:

  • Windows 10 (v2004)

  • 固态硬盘(SSD)

  • 20 GB 可用存储空间

  • 游戏级 GPU

  • 8 个逻辑核心的 CPU

  • 8GB 内存

  • Windows 管理员账户

  • 必须开启硬件虚拟化功能

从这个配置要求来看,想要在 Windows 设备上游玩 Android 游戏还是具有一定门槛的。但这毕竟还是测试版,后续可能会根据用户的反馈和 Google 的不断优化而发生改变。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Google Play Games 应用支持 Windows 10 系统,而 Windows 10 并不具备 WSA,再结合 Google 去年 12 月的表态,因此我们判断 Google Play Games 应用应该内置了 Android 模拟器,并在 Windows 10 用户运行 Android 应用时启动。

为了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这个项目,鼓励开发者为 Windows 平台优化应用,Google 还专门开设了 Games on PC 开发者网页,感兴趣的开发者可以访问该页面了解更多信息。


", "summary": "微软给 Windows 11 新增的 Windows Subsystem for Android(WSA)功能,为 Windows 设备运行 Android 应用创造了条件,但微软选择的合作对象是亚马逊。", "author": "", "source": "oschina",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2-01-21 16:03: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610, "guid": "535682b4-8318-40ea-8153-12344b2b2837", "createdDate": "2022-01-21 16:05:22", "lastModifiedDate": "2022-01-21 16:05:22"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335, "groupNames": [], "tagNames": [ "Google", "安卓", "复旦"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复旦教授发现400+安卓漏洞,可使手机变砖,Google16个月后才修复",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1/12/adb2700028676e3d.jp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Google,安卓,复旦", "description": "复旦教授发现400+安卓漏洞,可使手机变砖,Google16个月后才修复", "body": "

博雯发自凹非寺

量子位报道公众号 QbitAI

就离谱!

去年9 月向谷歌提交的 400 多个漏洞,一直拖到今年年底才修复完。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小漏洞,是让“市面所有活着的安卓设备变砖头”的高危漏洞!

\"\"

这些漏洞由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位教授杨珉与他的同事们一起整理提交。

杨珉教授公开了几封与安卓安全团队之间的往来邮件,表示自漏洞提交到被谷歌修复以来,不知道收到了多少次 Delay:

\"\"

嗯,就像是这样的:

不幸的是,为了确保这个漏洞在发布前被完全解决,问题的修复被推迟了。

\"\"

△图源微博杨珉_复旦大学

杨珉教授还吐槽到,本来谷歌团队是要在 2 个月内修复的,但事实是:

在不引入兼容性问题的前提下,开发一个解决该问题的修复方案所需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

因此,谷歌暂定于 2021 年 11 月份发布(该问题的修复方案)。

\"\"

△图源微博杨珉_复旦大学

啊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漏洞,让谷歌也犯起了拖延症?

“跨年”漏洞

根据杨珉教授自己的介绍,这 400 多个漏洞都是根据他们基于Android 系统资源管理机制的系统性研究而发现的。

所有使用安卓代码的厂商都将受到这一漏洞的影响。

相关的研究成果已整理成论文《Exploit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Android Systems》,被网络安全顶会 IEEE S&P 2022 收录:

\"\"

从文章的摘要来看,这是一种名为Straw的与数据储存过程有关的设计缺陷。

这一缺陷可通过77个系统服务影响474个相关接口,并因此生成 Straw 漏洞。

而 Straw 漏洞可能导致各种临时或永久的 DoS 攻击,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使用户的安卓设备永久崩溃。

杨珉教授和其同事将这一漏洞报告给安卓安全团队,谷歌将其评为“高严重级”。

之后的事情我们就知道了:谷歌一拖再拖,直到 16 个月之后的今年年底,终于发来了一封“问题补丁即将公布”的邮件:

\"\"

△图源微博杨珉_复旦大学

在邮件中提到,这个漏洞的 CVE ID 为 CVE-2021-0934。

不过,目前不管是 CVE 官网上,还是安卓安全公告板 12 月份最新发布的安全补丁中,都还没有关于 CVE-2021-0934 的详细描述。

\"\"

谷歌安卓安全团队

历经 16 个月,高危漏洞终于被修复。不用担心自己手里的安卓机突然变砖固然是好,但也有网友吐槽到:

谷歌你到底行不行啊?

说好的还要再筹建一支新的 Android 安全团队,来进一步加速发现和修复 Bug 的过程呢?

\"\"

还有 5 个月前刚刚搞的平台 Google Bug Hunters,整了一个 Bug 猎人排行榜,就是为了鼓励更多人找 Bug:

\"\"

看起来确实有不少激励作用,安卓安全团队的致谢名单自 2018 年起就变成了按月列出。

翻开最近 12 月份的致谢名单,国人工程师还不少。

不仅有来自 360、阿里巴巴、字节跳动、清华大学的工程师,还有一些国内的个人开发者:

\"\"

不过,在鼓励开发者和白帽子们找 Bug 的同时,还是希望谷歌能在新的一年改掉“拖延症”吧(狗头)。

参考链接:

[1]https://weibo.com/fdyangmin?profile_ftype=1&is_all=1#_rnd1640826065880

[2]https://secsys.fudan.edu.cn/04/3d/c26976a394301/page.htm

[3]https://source.android.com/security/bulletin?hl=zh-cn


", "summary": "就离谱!去年9 月向谷歌提交的 400 多个漏洞,一直拖到今年年底才修复完。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小漏洞,是让“市面所有活着的安卓设备变砖头”的高危漏洞!", "author": "", "source": "网易",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12-31 01:32: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513, "guid": "53ea13c6-14fd-4626-8daa-23b45f0c7922", "createdDate": "2021-12-31 01:34:09", "lastModifiedDate": "2021-12-31 01:34:09"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303, "groupNames": [], "tagNames": [ "Google", "Web3"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1,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为什么 Google 对 Web3 袖手旁观",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Google,Web3", "description": "为什么 Google 对 Web3 袖手旁观", "body": "

Google 不接受用加密货币购买广告、支付服务费用或者购买其应用商店产品。直到最近,Google 还禁止了几类加密货币的广告。Google 也没有涉足 NFT。在最近接受彭博电视台的采访时,Google 首席执行官 Sundar Pichai 表示他本人“尝试”了加密货币,但不拥有任何加密货币。公司多名现任和前任员工表示,Google 的一些员工也尝试了该技术。

尽管如此,Google 依旧没有制定进军 Web3 的详细计划。Google 发言人表示其移动支付服务正在与 Coinbase、Bitpay 和 Gemini 等“多家公司合作”,“以支持以法定货币交易的加密货币卡。”

Google 不愿涉足该新领域的理由有几个,其中之一是防御性的。Web3 的布道者认为该技术“去中心化”,由众多参与者共同控制。这与 Google、Facebook 和 Amazon 的商业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与当前的网络巨头不同,这些推动者认为区块链本质上是值得信赖的。Andreessen Horowitz 的合伙人 Chris Dixon 在推文中写道:“‘不能作恶’大于‘不要作恶’”,这明显是在针对 Google。硅谷许多针对 Web3 活动、搜索引擎和媒体的愿景明确表示不涉及广告,而这是 Google 的主业务。但该公司并不完全反对加密货币。

Google 云业务一直接受加密货币付款。9 月该部门与加拿大区块链公司 Dapper Labs 签署了一项协议。它还与 Hadera、Block.one 和其他公司签订了协议。鉴于 Web3 对算力的需求不断升级,Google 肯定会寻求签订更多此类协议。Google 将不得不权衡加密货币的能源需求和公司的零排放目标。从某些方面来讲,这种“观望策略”是 Pichai 的典型作风,他的管理风格比前任更深思熟虑。但这并不意味它没在悄悄地探索这项技术。


", "summary": "Google 不接受用加密货币购买广告、支付服务费用或者购买其应用商店产品。直到最近,Google 还禁止了几类加密货币的广告。Google 也没有涉足 NFT。在最近接受彭博电视台的采访时,Google 首席执行官 Sundar Pichai 表示他本人“尝试”了加密货币,但不拥有任何加密货币。公司多名现任和前任员工表示,Google 的一些员工也尝试了该技术", "author": "", "source": "Solidot",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12-17 10:13: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480, "guid": "89b68a48-d025-4a46-9385-54f83e2b2b30", "createdDate": "2021-12-17 10:14:00", "lastModifiedDate": "2021-12-17 10:17:46"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292, "groupNames": [], "tagNames": [ "Google", "Android", "启动速度"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谷歌Android 12 Go正式发布:手机App启动速度快30%",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1/12/73276a1d53b0283d.jp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谷歌,Android,启动速度", "description": "谷歌Android 12 Go正式发布:手机App启动速度快30%", "body": "

IT 之家 12 月 15 日消息,据谷歌博客今天发布,目前有超过 2 亿人在积极使用 Android Go 版智能手机。谷歌还透露了 2022 年安卓 12 Go 版本将出现的新功能和改进。IT 之家获悉,应用程序在 Android 12 Go 版本上的启动速度将提高 30%。谷歌还声称,运行 Android 12 Go 版的设备将提供更好的电池续航。

\"\"

下面是 Android 12 Go 的亮点功能特性:

Android 12(Go 版本)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启动速度将提高 30%,动画效果更流畅 —— 这意味着它们将立即打开,不再在空白屏幕上等待。

\"\"

Android 12(Go 版本)将通过休眠长时间未使用的应用程序来自动节省电池续航和存储空间 —— 这对于存储容量有限的设备特别有帮助。

\"\"

Android 12(Go 版本)还使理解你的内容更加容易。通过导航到最近的应用程序屏幕,你会看到收听新闻的选项,并将屏幕上的任何内容翻译成你喜欢的语言。

\"\"

有了 Android 12(Go 版本),你将能够通过使用附近的共享和 Google Play 与附近的设备直接共享应用程序来节省数据。

\"\"

谷歌已经简化了安卓 12(Go 版本)的访客用户体验,使配置文件直接在锁屏上可用。你将能够在分享你的设备之前轻松地切换到访客配置文件,并在他们完成后重置它。

\"\"

Android 12(Go 版本)将为你提供更多访问你数据的应用程序的透明度,以及更多的控制,以决定你的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多少私人信息。

\"\"

  • Android 12 配备了新的隐私仪表板。你会看到哪些应用程序正在访问特定类型的敏感数据的快照,如麦克风,并在需要时撤销权限。状态栏上的新隐私指标将告诉你,你的应用程序何时具体访问你的麦克风或摄像头。

  • 通过新的大概近似位置权限,你可以限制应用程序只看到你的近似位置,而不是精确位置。例如,将你的天气应用程序限制在你的近似位置上,仍然可以给你一个准确的预测。


", "summary": "IT 之家 12 月 15 日消息,据谷歌博客今天发布,目前有超过 2 亿人在积极使用 Android Go 版智能手机。谷歌还透露了 2022 年安卓 12 Go 版本将出现的新功能和改进。IT 之家获悉,应用程序在 Android 12 Go 版本上的启动速度将提高 30%。谷歌还声称,运行 Android 12 Go 版的设备将提供更好的电池续航。", "author": "", "source": "网易",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12-15 11:26: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469, "guid": "1c86102a-8896-4c7c-acf9-766fb16f8e85", "createdDate": "2021-12-15 11:28:16", "lastModifiedDate": "2021-12-15 11:28:16"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291, "groupNames": [], "tagNames": [ "元宇宙", "Web3"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元宇宙还没捂热,Web3又是什么鬼",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1/12/929c45b6b8b48d9a.pn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元宇宙,Web3", "description": "元宇宙还没捂热,Web3又是什么鬼", "body": "

\"\"

文/阑夕

来源/阑夕(ID:techread)

互联网前沿概念快要不够用了。

曾经短暂担任过美国货币监理署代理署长的 Brian Brook,在最近一场国会听证会上向议员们解释何为 Web3 的视频片段受到盛传,被第一时间加上中文字幕之后,更是彻底的内外两开花。

Brian Brook 是律所出身,长期从事院外活动,最大的成就包括为 Coinbase 扫清了上市前的合规障碍,然后加入美国货币监理署,因其对加密货币的友好立场,被炒币者们视为他们打入官僚集团的一棵暗桩。

特朗普一度提名 Brian Brook 正式统管货币监理署,但因连任选举失利而无疾而终,Brian Brook 在内阁清洗时辞去职位,接着加入了刚刚加冕所谓“华人首富”的赵长鹏创建的币安,不足半年又已离开。

Web3 据说会是互联网的未来,吊诡的是,所有言必称未来的声音,都跳过了论证过程,而是直接把这个结论当作既成事实甩了出来,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DAO”“DeFi”“NFT”“Crypto”之类,引得众人都蚌埠住了,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不要误会,我对 Web3 没有任何敌意,作为 Web2 时代——哦,我们那会儿还叫 Web 2.0——的亲历者,我太懂得这种激动人心的情绪是如何激发的了,事实上,乌托邦的魅力,就在于它似乎触手可及的美妙。

TapTap 的创始人黄一孟说他在十几年前的上海做 VeryCD 时,和豆瓣的阿北、Mtime 的马锐拉一起约在星巴克里,商量怎么把三家网站的电影资料用开放协议打通:

“那是 Web2.0 的黄金年代,大家都认为开放是理所应当的,各网站各司其职拼凑起一个更丰富的互联网。无需登录注册的 API、RSS、XML 导出都是当年的标配。”

而现在呢,TapTap 严格遵守苹果公司的规章,作为一款手游分享社区,其 iOS 客户端连下载游戏的按钮都无法出现,豆瓣刚刚被累计处以 10 次顶格罚款,并因滥用隐私被强令从部分应用商店下架,而马锐拉则早就卖掉了 Mtime,如今做着“从 Notion 身上得到过很多启发”的仿 Notion 应用。

1998 年修订的“新华字典”诚不我欺,张华、李萍以及大家都有光明的前途。

无论如何,即使是过去二十年的受益者,也认为 Web 2.0 的革命果实被窃取了,至于这名潜行的盗贼究竟来自何处,却又呈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

有说是 Facebook 这种超级平台的,人人皆可生产内容的盛世,变成了人人皆在为平台打工的真相,回报也沦为了碎银和汤水。

有说是苹果这种生态巨头的,封闭的 App 终结了开放的 Web,数据的流动性从此停滞,大家都在花园里被精致的圈养了起来。

有说是算法和监管的,信息的过剩把人们都困在了予取予求的茧中,而各国政府也都相继意识到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必要性。

问题在于,尽管历史迫切的需要一个解释,解释互联网是如何走到今天这种糟糕境地的,但是发生的终究已经发生了,再多的观测都是无法干预的,在当下的时间线,尊贵伟大的蕾皇陛下一定抵达了忠实于他的B站。

横空出世的 Web3 有一点好,就是跑得比谁都快,就在古典互联网的遗老遗少们还在追忆似水年华时,发明古典互联网这个词的人们已经开始鼓吹不破不立了,在历次前沿概念的宣传里,都有他们的身影。

NFT 出来的时候,是他们在热炒数字收藏品,元宇宙出来的时候,是他们在推 Dapp 里可以挖矿买房,几年前的 ICO 没能成功,于是又换了 DAO 出来接客,最新的概念则是 Web3,不出所料的,再次被称作是具有划时代的价值。

一次可以是巧合,两次也可以是,次次都有你们这帮人,不太对劲儿吧?

只能说,币圈一日,人间三年,不愧是专业的互联网革命发行商,永远在激动的征程上,就是从来不出合订本。

在 Brian Brook 的视频里,他的那句典型游说话术——“要确保 Web3 革命发生在美国”——不仅穿透了参议员们的小心思,也击碎了简中币圈的小算盘,一个个的热泪盈眶,高呼新的竞争已经到来。

过于廉价的共情,只是滥情而已。

我多少还是能够理解这套玩法的本质,因为手里只有一个锤子,所以看什么都是钉子,也只能是钉子,一切都是体制问题,一切也都可以通过数字钱包和记账来解决,夺回我们的互联网所有权,就从买币开始,小伙子,我看你天赋异禀,必是武学奇才,我手里有几个币,要不考虑考虑……

是的,我们都躺在阴沟里,需要有人仰望星空,不过要小心的是,那片星空可能只是一顶帐篷的画布。

Web3 的理念当然很好,一个由所有用户参与构建并拥有产权的去中心化互联网,没有理由不会吸引那些对数字世界依旧怀有理想主义的技术爱好者,但是复杂的问题永远不可能被简单化的抹消,尤其是兜售万能药片的行为,都是在寻找下一茬韭菜罢了。

我还记得在古旧的 Web 2.0 时代,P2P 技术也曾代表过互联网的未来,人人皆可付出和人人皆可获益的去中心化机制,一度提供了无比宽广的想象空间。

那时,迅雷因其拒绝回馈的“吸血”设计而遭遍地喊打,各大论坛盛行的句子是“做一个有种的男人”,海盗湾没有被接连不断的官司缠身,Aaron Swartz 也还没有自杀。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迅雷讽刺性的成为了唯一活下来的上市公司,乔布斯用 iPod 和“你可以不用做一个小偷”挽救了被逼到悬崖边的唱片公司,Netflix 覆盖了全球两百多个国家,而中国的网民也获得了超前点播这种追剧福利。

大家依然都有光明的前途。

倒是在隐秘之处,仍有少数 PT 站点遵循着古老的法则,只有参与多少资源的贡献,才能得到多少资源的分配,这反而是跨越时空的呼应了 Web3 的主张,却也四野寂寥,充分证明了喊出革命的人和参与革命的人往往不是同一拨。

就用一个 Web3 的近景实例结束这篇文章吧:

OpenSea 是一个 NFT 交易所,你能想到的所有新概念,这家公司都用上了,总之互联网革命浓度超标就是了。

因为管理团队多次表示 Web3 将是公司的未来,让那些新概念的拥护者们大为感动,他们不惜注册了多个账户,在 OpenSea 的交易所里自发“刷单”,只为帮助 OpenSea 提高流水振兴营收,并在一切社交媒体上不遗余力的为其站台,振臂高呼 Web3 的革命就此降临。

这群自来水当然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在他们的计划里,OpenSea 火了之后必然会发行代币融资,并向社区里的活跃账户空投代币用以表达感谢,他们接下来便可以将代币卖掉变现,享受公司壮大的回报。

简直是赢麻了,有没有?

结果,OpenSea 确实火了,也决定了扩张发展,但其融资形式,却依然选择了传统的上市交易所,打算上市发行股票。

消息传出,OpenSea 的那些铁粉们整整齐齐的心态崩了,你的业绩来自我们作为 Web3 原住民的集体贡献,没想到转头就被卖了,你去了 Web2 的世界向那些用纸钞的原始人类分享收益,这也太无耻了。

一夜塌房,就很好笑。

如果说短暂的上网冲浪经历教会了我什么,那就是无论在哪个宇宙、哪层 Web,人性从来不曾改变,天下熙熙,那片动辄浮现在诸位眼前的应许之地,恐怕也只会永远在应许的过程里。


", "summary": "互联网前沿概念快要不够用了。曾经短暂担任过美国货币监理署代理署长的 Brian Brook,在最近一场国会听证会上向议员们解释何为 Web3 的视频片段受到盛传,被第一时间加上中文字幕之后,更是彻底的内外两开花。", "author": "阑夕", "source": "阑夕",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12-14 09:50: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468, "guid": "78ba98b6-cc01-42b5-9e94-641e14cabb5e", "createdDate": "2021-12-14 09:52:13", "lastModifiedDate": "2021-12-14 09:52:13" }, { "imageUrlCount": 0,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290, "groupNames": [], "tagNames": [ "Google", "插件"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Google杀死IE插件Google Toolbar",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Google,插件", "description": "Google杀死IE插件Google Toolbar", "body": "

Google 终于杀死 IE 工具栏插件 Google Toolbar。Google Toolbar 是在 2000 年 12 月 11 日发布的,标志着搜索巨人首次踏足浏览器。今天它的浏览器 Google Chrome 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而微软自己已经放弃了 IE,用基于 Chromium 的 MS Edge 替代。

在 Google Toolbar 发布之初,IE 占据了绝对垄断地位,Google 尝试使用多个插件去劫持 IE,Toolbar 是第一个,它让搜索变得无处不在。它甚至还为 IE 引入了新功能,包括高亮搜索词,弹出窗口屏蔽,拼写检查、自动填充和 Google 翻译。它最终在 2008 年发布了 Google Chrome,Toolbar 之类的插件逐渐过时,但直到上周它才被真正杀死


", "summary": "Google 终于杀死 IE 工具栏插件 Google Toolbar。Google Toolbar 是在 2000 年 12 月 11 日发布的,标志着搜索巨人首次踏足浏览器。今天它的浏览器 Google Chrome 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而微软自己已经放弃了 IE,用基于 Chromium 的 MS Edge 替代。", "author": "", "source": "Solidot",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12-14 09:37: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467, "guid": "e50e6aae-af31-4ca0-b0c5-03d835027e8d", "createdDate": "2021-12-14 09:39:15", "lastModifiedDate": "2021-12-14 09:39:15" }, { "imageUrlCount": 1, "videoUrlCount": 0, "fileUrlCount": 0, "imageUrl1": "@upload/images/2021/12/7bcbaa7dbbd5fd43.jpg", "channelId": 24, "siteId": 1, "adminId": 2, "lastEditAdminId": 2, "userId": 0, "taxis": 288, "groupNames": [], "tagNames": [ "元宇宙", "Web3" ], "sourceId": 0, "referenceId": 0, "templateId": 0, "checked": true, "checkedLevel": 0, "hits": 0, "hitsByDay": 0, "hitsByWeek": 0, "hitsByMonth": 0, "lastHitsDate": null, "downloads": 0, "title": "美国不玩元宇宙,要玩就玩Web3", "subTitle": "", "seoTitle": null, "imageUrl": "@upload/images/2021/12/f40468ac6214a44e.png", "videoUrl": "", "fileUrl": "", "keywords": "元宇宙,Web3", "description": "美国不玩元宇宙,要玩就玩Web3", "body": "

正文共 3102 字,预计阅读时间为 18 分钟

我们这边热炒元宇宙的时候,美国那边热议的是 Web3。

Web3 是什么东东?其实,相比元宇宙模糊不清的定义、虚头巴脑的内容,Web3 的概念清晰明了,就是第三代互联网。

近日,硅谷风投黑马 a16z 合伙人 Chris Dixon 发推引用了“Web3”的谷歌搜索趋势,据数据显示,过去 12 个月,美国地区的“Web3”一词搜索量大幅上涨。

美国人对 Web3 的关注在 12 月 8 日达到高峰。北京时间 12 月 8 日晚 11 点,一场题为“数字资产和金融的未来:了解美国金融服务的挑战和好处”听证会在美国国会举行。美国加密货币的大佬出席听证会并向国会议员们科普加密货币与 Web3。

\"图片\"

这些大佬们包括:

Jeremy Allaire,Circle 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ircle 发行了全球第二大最受欢迎的稳定币 USDC。

Samuel Bankman-Fried,FTX 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FTX 是全球第三大加密现货交易所和第六大加密衍生品交易所。

Brian P. Brooks,Bitfury Group 首席执行官,也是前美国货币代理审计长兼币安美国的前首席执行官。

Charles Cascarilla,Paxos Trust Company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Paxos 是美国第一家获准和监管提供加密产品及服务的公司,发行了受监管的稳定币 PAX。

Denelle Dixon,恒星发展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

Alesia Jeanne Haas,CoinbaseInc. 首席财务官。Coinbase Inc. 是美国最大的合规加密交易所

这次听证会在互联网和加密货币发展史上意义重大。“这是国会议员首次通过委员会全体听证会这个平台来强调 Web3 是互联网的未来。这是关于去中心化技术的全国性讨论中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委员会成员承认 Web3 平台有潜力解决许多他们关心的问题,包括汇款和金融普惠。”a16z 政策主管 Tomicah Tilleman 表示。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都有议员参加这次听证会,对于加密货币、Web3 如此复杂的概念都能保持开放学习的态度。那么 Web3 是什么呢?与 Web1、Web2 有什么区别呢?

\"图片\"

前美国货币监理署(OCC)代理署长、现 BitFury 的首席执行官 Brian Brook 专门为议员们做了科普:

“Web1.0 时代互联网内容只是可读的,类似于杂志,只能看不能互动。Web2.0 时代的创新之处是互联网内容变成可读+可写,互联网用户不光能接收内容,还能创造内容,但这些数据被少数公司商业化了,包括 Facebook、Google。

Web3.0 的不同之处则是用户可以拥有互联网内容的所有权,你不能拥有现在的互联网(那是 Google 和其他公司的),但是你可以拥有以太坊。Web3 让用户成为互联网的拥有者,而不是只属于垄断的公司。”

简言之 Web3 可读、可写、可拥有:

约在 2003 年,O’Reilly Media 的副总裁戴尔·杜赫蒂(Dale Dougherty)首先提出“Web2.0”,随后“Web2.0”浪潮席卷全球,以社交网络为核心的 Web2.0 完全重新定义了市场营销和业务运营,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与文化。

Web2.0 出现后,互联网被网络主义者奉为自由时代的到来,从 BBS、论坛、社区到博客,信息互动与知识创造可谓热火朝天,但不久 Facebook(现在已经改名)、twitter 等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也就是 Brian Brook 所说的,互联网从内容到经营开始被少数公司垄断。在 2020 年美国总统大选时,美国几大社交网站的偏向性做法就广受诟病。

\"图片\"

以太坊等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的出现,则让人看到了 Web3.0 的曙光。本质上,Web3 的目标就是要在信息交互网络中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其技术特点可以使个人默认控制数据隐私和数据所有权,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使 Web3 成为真正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在这里,寻租的第三方对用户交互和价值转移的控制较少,从而使普惠金融成为可能。

这一次听证会的氛围对加密货币之友好在美国国会是非常少见的,这表明美国两党正在迅速改变对加密货币及 Web3 的看法。加密货币因为争议巨大,使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加大了对加密货币的监管。虽然部分议员还是表达了关于加密货币在碳排放、反洗钱、冲击美元地位的担忧,但更多的内容还是关于了解加密货币的技术和其目前实现的功能,以期对其更好的监管。

共和党议员 Patrick McHenry 称:“加密货币对未来的影响可能比互联网更大...... 我们需要合理的规则...... 不需要立法者仅仅出于对未知的恐惧而下意识的监管...... 因未知的恐惧而监管只会扼杀美国的创新能力,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我们如何确保 Web3 革命发生在美国?”

过去几年,美国国会举办的听证会也多围绕质疑加密货币展开。最典型一次便是 Meta (原 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国会被怼得脸发黑。

\"图片\"

2019 年 Facebook 雄心勃勃准备推出数字货币 Libra(天秤币),但遭到美国国内强烈质疑,有人担心洗钱、贿赂等不受监管,有人担心冲击美元地位,结果 Libra 的方案被迫一改再改,几乎要成为美元的稳定币。

但即便是这样,Facebook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 2019 年 10 月 24 日华盛顿出席国会听证会时,还是被反复诘难。尽管他再三解释和承诺“Libra”将代表美国利益,但当时议员们对数字货币基本不信任,因此,即使有着“机器人”脸的扎克伯格,在国会山也被怼得要哭了。

经过国会山的打击,Facebook 的 Libra 项目基本歇菜,但扎克伯格不放过任何一个抢占未来制高点的机会。在今年“元宇宙第一股”Roblox 上市掀起元宇宙热潮后,扎克伯格也趁热打铁,推出元宇宙战略,并把公司名字改成了“Meta”——“元”公司。

\"图片\"

“元公司”,够牛掰吧。然而却不入美国硅谷一众大佬的“法眼”。鼻子插了根葱,就敢称是大象?

苹果公司的老大库克说,“不要讲什么元宇宙,我们将它称作 AR。”库克的意思是说,不管你叫什么名字,不过就是 VR、AR 这些硬件在游戏场景中应用。这些技术、硬件大家都在弄,你也没什么突破。至于未来那个世界是叫元宇宙还是什么的,现在都不好说,没什么好抢的。

库克这么讲是有足够底气的。摩根士丹利表示,虽然 Meta 在探索下一重大领域(元宇宙)可能比很多公司都要早,但苹果公司才是真正掌握着成功的关键。

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Facebook 和谷歌一直在投资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这是通向“元宇宙”中虚拟世界的门户,但只有在苹果加入赛道时,AR 或是 VR 的大规模市场应用才能得以实现。

硅谷的另一个巨头谷歌显然对元宇宙更不感冒。相比于 Meta、微软、Niantic、迪士尼、腾讯等已经公开元宇宙愿景巨头,谷歌至今似乎并没有公布相关计划。

在谷歌看来,元宇宙也不过是一个热点。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的观点与库克相似,他说,“我认为元宇宙可能会通过 AR 技术,来提升计算的沉浸感,并且会开启各种沉浸式、交互式虚的多样化体验。”

Pichai 称:“我总是对沉浸式计算的未来感到兴奋,但这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这就是互联网的进化趋势。”

对于元宇宙的那些硬件技术,谷歌算是已经玩过一轮了。早在 2012 年 4 月 5 日,谷歌就发布其 AR 眼镜雏形——谷歌眼镜 Google Project Glass。此后谷歌集中发力,推出了一系列互动性产品,Project Tango、Google CardBoard、DayDream 平台及头显、AR 开发平台 ARCore……。可惜由于隐私等原因,谷歌在这些领域并未走出一条商业化的路来。这也是谷歌对元宇宙不感冒的原因。对于元宇宙倡导者经常谈论构建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等新技术,谷歌同样选择了避开。

不过,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冲击、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Web3.0 在这两年迎来突飞猛进的时刻。

\"图片\"

虽然 Web3 上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远落后于 Web2,但是今年以来 NFT 及 AXIE、Decentraland 等游戏的火爆,让 Web3 成功出圈,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美国这次听证会上也得到两党多数议员的认可。众议员 Jake Auchincloss 表示,“Web3 的道路规则可以是两党的”。

元宇宙只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因此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万物皆可元宇宙”虽可成就元宇宙一时的繁荣,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具体的技术、商业模式上,Web3 才是清晰可见的发展路径。如果硬要说有元宇宙,那也是建立在 Web3 之上的元宇宙。

相比于美国,大洋对岸热炒的元宇宙就更加让人魅惑——因为这个元宇宙是建立在中心化的 Web2 之上。这样一个中心化的元宇宙会在未来呈现什么样的图景呢?也许会大异其趣。但这丝毫不会妨碍我们对元宇宙的开(chao)发(zuo)利(ge)用(jiucai),一如过去一二十年的房地产一样。

—END—


", "summary": "我们这边热炒元宇宙的时候,美国那边热议的是 Web3。", "author": "", "source": "cnblogs", "top": false, "recommend": false, "hot": false, "color": false, "linkUrl": null, "addDate": "2021-12-14 09:32:00", "price": 0.0, "oldPrice": 0.0, "stockQuantity": 0, "priceUnit": null, "isMainContent": true, "allowAddSubContent": false, "relatedContentId": 0, "subContentNum": 0, "mainContent": null, "subContents": null, "attributeIds": null, "attributeValueIds": null, "id": 465, "guid": "3c8a6e4b-5877-42f0-903f-e3712f442d60", "createdDate": "2021-12-14 09:34:25", "lastModifiedDate": "2021-12-14 09:34:25" } ]